教学反思—6上Unit 6 Read and
write—Robin and the ant
带着对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带着分享英语课堂的兴致,我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和《英语课程标准》,我挖掘教材中更深层次的知识,我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享受学生的独特思维和见解,实践小课题研究。
思得:本节课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不同表情词汇,根据不同的活动流露出不同的真实的表情,让学生乐于参与,将不同的表情词汇表现得淋漓尽致,活跃了课堂气氛,切入主题,引出故事。一个主线---不同的表情变化,两条思路---小蚂蚁和Robin的不同遭遇。阅读前,教师通过抽卡片游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活动流表现出不同情绪,并画出相应的表情,激活和强化已知,为此篇阅读做好铺垫。阅读中,学生通过三次阅读,接触文本,根据需要,获取相关信息,逐步深入的理解文章,抓住短文的三要素:人物(Little
Ant and Robin)、时间(a sunny morning, a rainy day)、事件(Robin protects
Little Ant; later, Little Ant helps
Robin),借助图片和上下文猜测生词,在读中慢慢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那样:“倡导学生体验参与”,“重视通过做事学习知识。”阅读后,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练习,体验阅读的快乐,并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总结归纳出更多的感官词汇,汇聚大家所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续编故事,进一步发展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将思维的培养和语言的发展在语境中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同时,学生不同思维方向,既让故事得到延伸和拓展,又赋予了Robin和小蚂蚁的故事带有童话般的语言色彩,让我们走进故事,走进儿童的心灵深处,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人文性。
思失:首先,本节课由于课堂时间所限,在故事复述和表演环节处理得比较仓促,学生参与较少。其次,评价手段较为单一,过程性评价仅限于肢体动作和语言,没有创造性的评价方式。最后,在课堂结束时,没对板书及本节课进行总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给我留下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让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努力,给自己,也给学生,留下享受英语课堂教学的美好回忆。
思效:课堂中,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学生的课堂内容丰富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读前、读中、读后,参与各种活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获取相关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学会复述故事、并进行角色表演,在具体的语境中习得语言。一个板书,两个要点(重点和难点),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够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的记忆。语言学习是一个自我体验,自我参与,自我奋斗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先通过阅读文本输入语言,再通过写演续等输出语言活动,体验阅读的快乐,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和习得语言的魅力。由于本节课准备充分,在处理中难点时,通过呈现卡通图片,并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英语无处不在。最后,学生能够完整的复述故事,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故事强化故事内容,渗透情感教育,不以貌取人明白团结的力量,以及应当乐于助人的道理。课堂活动围绕小蚂蚁和Robin的不同遭遇展开,寓教于乐,以乐助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时间没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将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安排紧凑,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复述和表演故事的活动。在教学评价方面,可将故事的发展与过程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课堂小结活动中,教师通过总结板书,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性地续编故事。将思维的培养和语言的发展在具体的语境中得到提升。
当然,语言的习得还需要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学生们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自我,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