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宫廷秘翫

标签:
欣赏杂谈 |
分类: 杂项集萃 |
2020保利拍卖十五周年——重要宫廷秘翫
原标题:2020保利拍卖十五周年——重要宫廷秘翫
http://p1.itc.cn/images01/20201010/0c15217b3833496cb2f44d975fe8150a.jpeg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010/823fe7aa6e0544bc97ede053d5369847.jpeg
5055
明正德五年
钦赐回回掌教黄铜错红铜阿文炉
「大明正德五年钦赐回回掌教」、「臣马大臣」款
W18.5cm 重1717g
RMB: 5,500,000-8,500,000
【备注】重要中原穆斯林家族旧藏
本件嵌红铜阿拉伯文铜香炉,卷唇翻沿,束颈鼓腹,对峙双耳,下承四足,造型上有着传统宣德炉的经典元素。整器方中寓圆,线条优美,衔接自然,印文流畅,施铸精良。炉底置四个「戈」型足,代表传统中华文化,足底呈「半月」形,代表伊斯兰星月文化。两种文化的高度融合于足部的设计中,盖见施铸者宛若天成的绝妙用心。
炉腹周围上下各起一道弦纹,中间留白处宛若经卷舒展,其间用红铜镶嵌阿拉伯文赞词。其意大致是祈祷赞美真主及《圣训》中的祈祷辞——「真主是众世界的主宰,也是至大独一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嵌红铜赞词行文微鼓凸显,字体书风布局合理,视觉效果极佳。阿拉伯文铜香炉作为宣德炉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明至清一直有所铸造,且大多阿文印文以铸刻形式存在。而如此种错嵌红铜工艺阿文印文工艺可能属于更早期及更高等级规格的存在,这点在同时期的明代错嵌红铜佛造像上也有体现。
炉底有两枚印章题款,其中大印:「大明正德五年钦赐回回掌教」,小印:「臣马大臣」。字口清晰,章法得体,布局严谨,互为呼应。大明正德五年即西元1510年,「回回 掌 教」在明代指称各礼拜寺主持宗教事务的「伊玛目 (’imm) 」。「钦赐」指皇帝亲自赏赐。大印十二字题款传达的历史信息为:此铜香炉乃明武宗于正德五年专门赏赐给礼拜寺「伊玛目」的。小印四字题款表明负责监制铜香炉的朝廷官员姓名为「马大臣」。炉底大印款未指明具体的姓名,说明不单单赏赐一位回回掌教,很可能是铸造并赏赐了一批此类阿拉伯文铜香炉。《明武宗实录》等相关资料也表明,明武宗不仅钦赐一批回回掌教阿拉伯文铜香炉,而且各地重要的礼拜寺也蒙朝廷赐予寺额、瓷器等史实。这也是继"宣德三年皇帝铸造宣德炉赏赐天下"后,明朝政府于「正德五年的又一次规模化的御制铸炉赏赐」的国家行为。
目前面世的此类铜炉存量稀少,且大多为各大国家级博物馆所收藏,民间难觅踪迹。可参见甘肃博物馆馆藏一具为国家一类文物(1999年兰州市境内出土),另外宁夏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也各有一具。通过比对可见此件铜炉与甘肃博物馆镇馆藏品,无论其年份、器型、铜质、款识、工艺、施铸等都如出一辙,应为同一批次正德皇帝赏赐之物。作为正德本朝宫廷御用监造的标准器,也是落款正德年制阿拉伯文炉之始。
更为难得的是,此炉原属中原大家族收藏,百年传承珍惜爱护,整器尚留有原着色皮色,品相完美至臻,包浆熟厚老到,历史特征明显,印文款识清晰完整。器型沈稳而不失灵动,高贵典雅而不失礼仪,实属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高度融合,完美和谐统一的重要器物。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10/e78f48d4a2f34f24bbd49fba7ef08764.jpeg
「真主是众世界的主宰,也是至大独一的」
「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010/53474d8809b645e094c5b5b2ca520bdb.jpeg
明正德嵌赤铜阿拉伯文铜香炉
甘肃省博物馆藏品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010/92d56aad9ec9439cb510c2a933974395.jpeg
明嵌赤铜阿拉伯文铜方炉(两件)
宁夏博物馆藏品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010/27df21935b8145b5a8a46d6808902b90.jpeg
明正德「马大臣」阿文铜方炉
国家博物馆藏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1.itc.cn/images01/20201010/c199d40e95ef489bade73575120c5af9.jpeg
http://p3.itc.cn/images01/20201010/19178909a41d4d588c4a96b9634cd062.jpeg
http://p1.itc.cn/images01/20201010/978f3cdf20eb4ac588fbf8341a48ed1d.jpeg
5054
明
秦二世铜权
W4.5cm
RMB: 400,000-600,000
【铭文】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dd8811b7f5714cdd93a2303a1de096f3.jpeg
5056
清康熙
铜螭龙耳水仙盆式炉
「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W25.3cm 重1705g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1.台湾杨炳祯珍藏;
2.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宣铜器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出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293,图259;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89,图300;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页118、119,图50;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218,图198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010/15309be068d847549a96bcf9912a56a8.jpeg
5057
清雍正
铜盏式四足炉
「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D12.8cm 重1300g
RMB: 1,200,000-2,200,000
【备注】
1.台湾杨炳祯珍藏;
2.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宣铜器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出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288,图251;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87,图286;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页116、117,图49;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212,图192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010/8e2eff965b364f82ae4b1d28857971a6.jpeg
5058
清雍正-乾隆
铜戟耳簋式炉
「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W16cm 重968g
RMB: 400,000-600,000
【备注】
1.台湾杨炳祯珍藏;
2.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宣铜器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出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228,图161;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70,图197;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页86、87,图34;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64,图51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10/c5fc7e714dbf4dfc91b135ae5f5b13fc.jpeg
5059
清康熙
铜押经炉连座
「宣德年制」篆书款
W33cm 炉重8800g 座重4175g
RMB: 3,800,000-5,800,000
【备注】
1.台湾杨炳祯珍藏;
2.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宣铜器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出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125,图24;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43,图68
3.《宝器扬馨——读书楼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页38、39,图10及封面;
4.《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253,图226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10/cce6a9ced7c9444e81dbcce66dbe5a67.jpeg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10/513a7e8156a1480c971018083cd2b503.jpeg
5060
清中期
铜朝冠耳花式三足炉
三足底刻「乾清宫」楷书款
W12.5cm 重477g
RMB: 150,000-200,000
【备注】
1. 台湾杨炳祯珍藏;
2. 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宣铜器
【展览】
1. 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台湾历史博物馆)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出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173,图88;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55,图121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10/1e919df8023a4d719320dcc30df56310.jpeg
5061
清康熙
雪花金大鬲式炉
「宣德年制」篆书款
D24.8cm 重9210g
RMB: 2,800,000-3,800,000
【备注】欧洲藏家旧藏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010/05f1470debcb4fad96c8127f901260ce.jpeg
http://p8.itc.cn/images01/20201010/8e2404d5b65841a0b7f950d66570f955.jpeg
5062
清雍正-乾隆
银瑞兽钮雕道教符箓方印
「六丁玉女,护身镇宅」
4.4×4.4×5.2cm
RMB: 600,000-800,000
【备注】英国藏家旧藏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010/33d2bae45a1a4d5eb889186a08892c82.jpeg
石叟,传说是晚明崇祯时期的僧人,他是一位佛教造像冶铸大师,善制嵌金银线的铜佛像与文房雅器,作品以铜雕达摩、观音较为多见。石叟的身世,史籍乏载,但名字却因其作品流传下来。他制作的造像面容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他运用的错银丝工艺,银丝细而匀称,把佛像上的衣裙纹里装扮得生动活泼;他所制各种铜器,均用银丝嵌「石叟」二字,体兼篆隶,成为他作品的重要标志。其造像区别于传统一般宗教造像,对作品的艺术追求已经远远超乎了宗教功用,融进了时代的精神、个人的情感与美学思想,从而使得他的艺术作品超越了宗教的范畴,突破了神性的束缚,而闪现出美的光辉。这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艺术特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他人难以掌握和仿制的。
石叟铜造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明代高度发达的冶铜技术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宣德时期所铸铜炉,便是经过多次熔解提炼,剔除了各种杂质后冶炼出来的,其铜质精美,色调柔和多样,表面光泽细润,并以鎏金或鎏银为常用装饰手法。石叟所用铜材,与当时普通佛教造像使用的青铜、红铜并不一样,它以紫铜为主。这种紫铜,经过多次冶炼而成,质地精细,润泽发光。
石叟所制造像尤以观音像居多,观音或头戴斗篷站立于波涛之上;或自在端详,斜倚于书箱之旁,形象虽有不同,但均以意役法,破形似之障,得神骨之气,远超供奉崇拜之实用需求,注虔诚与文人美学于作品之中,艺术造诣非凡,非俗匠所能为。《萝窗小牍》记载:「石叟,……善制嵌银铜器,所作多文人几案间物,精雅绝伦。」外国收藏家称之为:「最伟大的艺术家」。石叟在世为僧,逝后亦没有传艺后人,作品传世不多,因此每件都十分珍贵稀有。不但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众多藏品内,中国石叟制的紫铜错银佛像及错银香炉作品亦被列为东方最重要的艺术收藏品。
http://p8.itc.cn/images01/20201010/f759f87b75eb4fd086aa6a1013a4f373.jpeg
5095
明
石叟制铜错银丝观音坐像
「石叟」款
H18.5cm 重1415g
RMB: 1,600,000-2,600,000
【备注】
福建资深藏家收藏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010/d98c7c44200145fc8c2a2bb16a824ccd.jpeg
左图: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故宫博物院藏)
中图:明铜嵌银丝石叟款观音像(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明石叟制铜嵌银丝观音大士像 (北京保利,2015.06.06,lot6373 , 成交价人民币632.5万)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0/e1c13f1ad1cb49149612cfb58ffe805d.gif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10/71de30b694e64c509d16db48144b92d0.jpeg
5096
明
石叟制铜错银丝观音坐像
「石叟」款
H14cm 重1137g
RMB: 1,600,000-2,600,000
【备注】
福建资深藏家收藏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10/9ab713fa8a9043d8881a788c14891687.jpeg
左图:明铜嵌银丝石叟款观音像(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明铜错银丝观音(王世襄旧藏)(北京保利,2009.05.30,lot1538,成交价人民币207.2万)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欢迎大家下方微信咨询交流。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我们致力通过自身的资源整合优势,平台资源分享方式,文化藏家的藏品价值,并将宣传,服务,共赢的态度贯彻到底,我们坚定不移地传承和文化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广大收藏者提供一个行业信息交流共享服务平台。藏品送拍一线拍行嘉德、翰海、保利以及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友好合作,达成共利微咨询交流。(yelin10723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勿加,暂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