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瀑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获奖证书

(2019-02-13 15:26:56)
分类: 示范引领

设计者

姓名

林燕

电子信箱

47667769@qq.com

联系电话

18155607658

区县

怀宁县

学校名称

怀宁县实验小学

设计日期

2018410

基本信息

教学题目

第四册第十一单元《瀑布》

所属学科

小学语文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年级班级

202

教材版本

北师大2011课标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概述

第十一单元的主题是“清清的水”,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强调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瀑布》是本单元的开篇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以读促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懂得作者所运用的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抓住重点语句词语理解,课件辅助。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同学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与理解词语的能力,但结合具体语境来识记生字和感悟词语的能力还不够强,为此,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时时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文本,结合多媒体软件,指导孩子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识记生字,理解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所做设计既满足低年级随文识字的特点,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更适合二年级循序渐进的接授方式,符合学段特点。

三、教学环境选择与媒体设计

1.教学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因特网

6)其他:

2.教学媒体资源设计

知识点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B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B

B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A

2

A

认读生字、词语

k

J

呈现生字词,巩固认读并理解

 

A

3

D

播放瀑布声音

A

A

媒体呈现,拓展想象

 

AB

4

B

展示瀑布图片

C

B

直观呈现,分析理解

 

A

5

E

播放瀑布视频

F

I

媒体呈现,深化感悟

 

AD

     各列内容按下面提示填写分类字母即可。

       知识点编号填写前面“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表格中的知识点序号,如果该知识点没有相关的媒体设计则跳过。

       媒体类型填写:A.文字;B. 图片;C.动画;D.音频;E. 视频;F.其他自定义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他自定义。

       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其他自定义

       媒体来源填写:A.课件;B. 软件工具;C. 专题学习网站;D. 多媒体资源库;E. 案例库;F. 题库;G. 网络课程;H. 其他自定义

四、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的步骤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环节名称可以修改)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的不同形态图片

思考瀑布的特点。

运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

通过课件中的图画、教师有感染力的话外音,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同学们与大自然、与瀑布的距离,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写生字。

设置识字关卡,激发学生积极性。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为下面的课文学习理解打下基础。

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出示第一小节,提出问题:

1、   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2、   帮助理解重点语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3、   总结写法

4、   播放瀑布录音,你觉得这声音还像什么?

5、   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自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2、通过“叠”的字形,感受层层海浪发出的声音。

3、通过语句比较,理解重点词语。

4、听录音,思考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运用比喻的方法写一写。

5、谈感受,齐读第一小节。

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重点词语、句子。

让学生读通,读顺诗歌,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随课文识字,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轻松学习生字。在以读促悟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所带来的美感,感受瀑布的壮观美丽。

 

出示第二小节,提出问题:

1、   山路忽然一转。提问:作者说了什么?

2、   引导理解“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并导入李白的诗句进行拓展。

1、   体会感叹号的作用,感情朗读。

2、   通过图片。理解“白银”。

3、   体会“衬”的妙用。

4、   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瀑布图片,直观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体会文字的精准和带来的丰满的画面感。

出示第三小节,提出问题:

1、   理解“仰望”。

2、抓住“一座珍珠的屏”。解读难词“屏”,体会“珍珠的屏”的美丽。

3 分析“如烟如雾如尘”。

1、根据上下文,理解仰望含义,并说出反义词。

2、思考瀑布与珍珠屏的共同之处,理解课文。

3、想象:如果你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自读、男女生合作朗读。

出示瀑布与珍珠屏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播放瀑布视频,辅助理解诗意,体会自然的壮美

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1、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   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   思考写作顺序。

2、   齐读全文。

播放音乐,配乐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

通过写法的总结,对全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帮助、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丰富积累延伸拓展

拓展视野,升华主题。

结合图片感受自然之美。

课件出示其他有名的瀑布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

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课后搜集完成作业

1、联系生活。

2、布置习题“说说家乡的水”。

1、感受家乡的美。

2、完成习题。

课件出示家乡水的图片,直观感受。

由学到写,切实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图(利用word流程图)

《瀑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获奖证书


板书设计

《瀑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获奖证书                 《瀑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获奖证书

 

五、其他个性化策略设计(需要时,可在此处填写相应内容;不需要时,可留空不填或将相应栏目删除)

1.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真实情境

问题性情境

虚拟情境

其他

2)学习情境设计

《瀑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获奖证书

《瀑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获奖证书

 

2.学习活动组织  (参见注释)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抛锚式

自学生字、词语

图片

认读、识记

提问、检查

支架式

 

 

 

 

随机进入式

 

 

 

 

其他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竞争

 

 

 

 

伙伴

学习生字、词语

图片

互相认读、评价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协同

 

 

 

 

辩论

 

 

 

 

角色扮演

 

 

 

 

其他

 

 

 

 

3.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预案:

学生当堂完成习题“家乡的水”,出示作品,共同评价。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预案:

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思考。

4.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课堂提问

书面练习

达标测试

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合作完成作品

其他

2)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学习目

标层次

        

2

字词

熟练认读生字,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3

理解

能仿照例句,发挥想象说话。

4

理解

能深刻领悟用词的准确、形象。

5

感悟

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总结

本节课立足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力求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直接感受瀑布、欣赏瀑布、赞美瀑布,走进“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的意境中;力求让诗歌中的语词与当下的生命对接,将诗融化到孩子的生命中。达到课标对低年段阅读的基本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1     趣动贯穿,寓教于乐

我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设定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孩子们兴致昂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和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趣味与欢乐中品味诗歌的优美。

2、立足低段,自主识字

依据新课标要求,低段学生应该逐渐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关注了此方面能力的培养,运用了“认——想——用——写”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并且着力关注生字、新词的运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了理解与应用。

3、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画面,结合瀑布的声音,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4、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5、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视频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七、感谢及其他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的)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

 

《瀑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获奖证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