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2018-05-11 08:43:24)
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DNA的复制,比较微观和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沿着DNA复制方式的发现过程,学习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将DNA复制过程的条件、特点、意义等弄清楚,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建构DNA分子复制的图片物理模型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和对教材的分析)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能力目标:探讨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3、情感目标:体验假说—演绎法和模型方法在研究DNA复制过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特点。
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
策略: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学习以假说演绎法为思路,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DNA的复制过程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递进推动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建模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增强直观性,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前面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道细胞分裂的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对DNA复制这句话并不陌生。本章第二节也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不同生物DNA结构是相似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构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碱基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可变的),因此,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要从亲代传给子代,就离不开DNA分子的复制,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本节课我们将从分子水平上学习DNA的复制过程。
|
|
|
|
科学家对DNA分子的复制做出了那些推测? |
介绍DNA复制早期推测的提出三种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引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即半保留复制。 提出问题: 1.如何才能区分亲代DNA与子代DNA呢? 2.DNA虽然被标记,可是亲代和子代DNA混在一起,不易分离,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3.如果离心,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会怎么分布? |
阅读教材,大胆猜想DNA复制的的方式,各抒己见。 熟悉了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即半保留复制。 说出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用到的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
|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即半保留复制。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为学习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做铺垫。
|
怎样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 |
课件展示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进行理论预期,如果分别提取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如何分布。 强调科学实验的结果和理论预期一样,证明DNA分子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
学生结合图片,进行演绎推理,说出亲代,子一代,子二代DNA,离心后在离心管分布的位置。 |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演绎推理的能力。
总结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所用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怎样的? |
课件展示问题: 1.DNA分子复制的概念、场所、时间?
2.DNA分子复制需要哪些条件? 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4.DNA分子复制有何特点? 5.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 6.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活动:建构模型 1.每小组2--3名组员利用所给材料,合作完成DNA复制的模型建构,标出模板链、子链,说出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2.小组内互换模型,检查、验证对否,确定代表投影展示图片模型,讲解问题。 |
读书(约3分钟,争取读2遍)思考(自答问题约2分钟)小组讨论(组员依次回答问题、其他人补充总约5分钟) 小组合作,建构模型。 小组代表结合自己的图片模型给全班讲解以下问题、组员可补充说明: 1.描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2.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有哪些? 3.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什么? 4.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模型性建构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学生讲解内化知识,加深理解。 |
3、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小结,归纳强调重点,强化认识。
4、达标检测: 巩固所学知识,检测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
时间: 有丝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条件: 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结果:子链与母链结合,构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