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数据是真实的---基于项目式的现象教学法初探

(2019-06-22 21:39:03)
标签:

工作室简报(七十)

分类: 名师工作室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png/fgnkxfGnnkTHSWEib5nFy0OtxsFq9K2FgqrNuRrkxA5Wk4wEnC8VF0tRrcBtBFcrcwiawiatNh9er4XzjXlZvTcaw/0?wx_fmt=png


繁花盛开,馨香满怀。

6月19日下午,西安高新第五小学举行了“基于项目式现象教学”研讨活动。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png/ziadDDQxbCJFaXnXfgf89juoIQ5U1u1gvMAhtAeXotHGSoibQhbllVfAGKlS7SdyzQWRkokvCqN8c4VbxW5EuSgg/0?wx_fmt=png

张静名师工作室的大部分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执教、观摩了多学科融合课《一粒小种子》。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本节课设计理念源自芬兰的“现象教学”法。即以一定的项目任务为主线进行打破学科界限,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五个学科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


《一粒小种子》则是基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浪费粮食现象,从小处着眼,研究一粒种子的成长过程,感悟生命的神奇,在对生命的感受与对话中渗透珍惜粮食、珍惜生命的教育。


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613/6138975/201906/CyDLyUzS_3Vem.jpg

整节课从品尝一块饼开始,从再次品尝一块饼结束。


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613/6138975/201906/gS9p87Rf_63EJ.jpg

张静名师工作室成员李琼老师承担了数学环节的教学。学生们展示了 “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报告,一份份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照片显示着孩子们真实的实验过程和认真的实验态度。在实践中,孩子们理解了发芽率的计算方法,感知种子发芽的不易,整个环节简单而又明确。


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613/6138975/201906/rqjHhqN3_6ZnS.jpg

每一个孩子都开始计算自己的种子的发芽率。



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613/6138975/201906/kYtVSw3u_yhT6.jpg

听过那么多节有关发芽率的课,这一节是最神奇的,因为每个人的数据都不相同,每份数据都是真实的,都凝结着孩子们辛劳与汗水,多么难得的一次体验,冷冰冰的数据也像是有了温度。


01工作室成员观点:


1李妍汝老师:

这是一节各学科自然融合的课,是一节理性和感性交融的课,是一节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同时也是一节流动的、连贯的、完整的课。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感受农民的不易,从而明白粮食来之不易,且食且珍惜。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在科学老师的引领下明白一颗小小种子蕴藏的大世界,领悟到生命的神奇和魔力,从而对生命肃然起敬。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在数学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亲手培育种子,记录生长情况明白发芽率并不是百分之百,只有饱满健康的种子才能发芽,从而感受到生命的不易。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自己换位变成了一粒粒小种子,在形体表演的游戏中体会种子破土而出,战胜外界险恶环境的艰难,从而明白生命来之不易。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的视野放大到了全世界,从摄影师和画家的视角,了解到还有那么多食不果腹的人们忍受着饥饿的痛苦,从而更加感悟到应到珍惜一粒一粟。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课前一块饼,课后一块饼,却品出了更加不同的味道,除了麦香,还有些苦味,那是生命生长不易的艰苦和农民挥洒汗水的辛苦。


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613/6138975/201906/vgfM4xUw_XAA7.jpg

这样的一节好课肯定是不易的,如果要推广这样的课,各学科老师的连贯配合无疑是推广的最大阻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怎样的配套资源和合作方式才能够推进这样的课程大融合呢?


2郭永珍老师

 昨天有幸在高新五小聆听了一节基于“现象教学法”的学科融合课,别说孩子们喜欢,就连我自己也被深深地吸引了。学科融合经常提起,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落实的很少,因为实施起来确实有难度,但从这节课上让我看到了它的力量。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有趣、丰富,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孩子们的情绪、思维都处于活跃的状态,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课堂吗?这样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日常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现象”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屈强老师


今天有幸观摩了高新五小五位老师联合打造的融合课《一粒小种子》,这是一节基于项目式的现象教学,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一粒种子”的世界。现我就本次观摩的有关数学学科的感受分享如下: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1、动手操作做中学

课堂上三位同学分别就自己种植的黄豆、小麦、玉米种子在培养方式、一定时间阶段的生长情况和发芽率等方面做了展示汇报。汇报中孩子们用数据(时间、长度、发芽率)简单直观的告诉了我们“种子发芽了!”,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数学言简意赅的魅力。其中还有一名同学借助网络的方式得知水育方式要优于土培,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我低估了孩子们的力量,他们完全是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或许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放手”。其实这三位孩子的实验就是一次简单的抽样调查,通过实验得出数据,再利用数据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数学的作用!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建议:如果每位孩子都能利用统计表的方式呈现数据,那样就更直观,更具有对比性。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2、调动经验学中做

三位学生都汇报完实验报告后,李琼老师抓住了报告中的“出芽率”,询问“你是怎么计算出芽率的?”,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比得出种子的出芽率=发芽的种子数÷种子总数。在得出公式后,李老师还不罢休,让同学们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种植的实际问题,真是学以致用呀!孩子们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最终的答案。看着孩子们奋笔疾书的样子,让我感受到只有真正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才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3、回味无穷真教育

“为什么相同种类的种子出芽率却不一样呢?”“计算出芽率究竟有什么作用?它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帮助?”一系列的追问又是一次思维的启程与碰撞,李老师的课总是能够留给孩子太多的想象空间,不局限孩子,也激发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这不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么?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这只是本次观摩课的一个小片段,再加上语文老师用诗句让孩子从情感上亲近粮食、科学老师用实验让孩子从操作中认识粮食、音乐老师用旋律让孩子体验生命的艰辛、美术老师用画作让孩子感受粮食的重要,带给我的又是一次思想上的颠覆,让我明白了基于项目式的现象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让我感受到了“融合”的魅力,它绝对能够起到1+1>2的作用。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学科融合,尊重生命,尊重孩子们的付出。

基于项目式的现象教学法,我们还在努力中……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cZV2hRpuAPjhXdiaw8ibquYYw8MI1InGKpNkaSe1ryqXSFkphB7EQLFT34NHCA4oQPh4QrJdNvQS11MiatXLV2CDQ/0/mmbiz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