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板有多长---生本课堂案例研究(23)

(2019-06-10 10:14:42)
标签:

工作室简报(五十七)

分类: 名师工作室
http://rdn.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bmcvZmdua3hmR25ua1RIU1dFaWI1bkZ5ME90eHNGcTlLMkZncXJOdVJya3hBNVdrNHdFbkM4VkYwdFJyY0J0QkZjcmN3aWF3aWF0Tmg5ZXI0WHpqWGxadlRjYXcvMD93eF9mbXQ9cG5n


二年级上册的《教室有多长》一课,其实就是“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2、积累测量活动的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_png/ziadDDQxbCJFaXnXfgf89juoIQ5U1u1gvMAhtAeXotHGSoibQhbllVfAGKlS7SdyzQWRkokvCqN8c4VbxW5EuSgg/0?wx_fmt=png


在备课时我注意到,教参的说明是本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    中体会到“量”    ,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人数超多的班级里展开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又能活而不乱,让他们量的准确,掌握量的方法呢?

       

1

巧设问题。


我舍弃了书上的“怎么量教室有多长?”这个问题,由于学生们坐的很挤,测量起来的难度很大,而且在地上测量,旁观的人不容易看清,每个人都去测,场地根本不够用,所以我把题目改成了:“怎么量黑板有多长?”这个问题:1、测量的数据小,学生的速度可以加快,失误率可以降低; 2、黑板面向学生,下面的学生易观察,能容易发现测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会准确测量。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们先想后做,体现了“从头到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613/6138975/201906/QtbHTNTA_KAdp.jpg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613/6138975/201906/fsvhkULp_Anxc.jpg


学生在展示和观察后又进行了反思和交流:在测量的过程中,要做好标记; 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尺子”;要记着一共量了多少次; 记录时要写清楚测量工具是什么……这样的交流,既是对测量活动的总结,也是对测量方法的讨论,为后面学生自己开展测量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人人动手,实践出真知


当学生在黑板上的示范测量后,我给了学生机会,让他们人人动手,去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因为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做”中积累起来的。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很多时候他们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学生纷纷动手,有用手拃的; 用文具盒量的; 用铅笔量; 用数学书量的; 还有学生用他的手掌来量的……在汇报时,学生都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量的时候,教室里虽然有些吵,但的确是人人动手,学生们没有想到自己天天趴着的桌子、天天用的铅笔、文具还能这样用,还有数学知识在里面,兴致很高。



3

有效追问,为下节课的知识做了铺垫延伸。


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我选择了几个较普遍的数据写在了黑板上面:8拃; 6个文具盒;12支铅笔。此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我们量出了3个不同的结果?到底该用哪个数字来描述课桌的长度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虽然知道,但是说不清楚。“因为用的东西不同。”“说的好”我马上肯定,“是因为测量的工具不同,才得到了不同的结果。那大家能说说8代表了什么吗?”这个追问,其实是一个提示,学生的思路立即打开了,“8代表的是8个拃”“6代表的是6个文具盒。”“他们都能表示桌子的长度,但是说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单位,不能只说数字。”学生们的回答真的很精彩,我接着追问:“那谁能说说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呢?”“可以是8拃也可以是6个文具盒,还可以是12支铅笔。”“同学们,听了这个回答,你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带着单位说说的很清楚。”“我觉得说的有些麻烦,一张桌子用了这么多数字,听的有些糊涂了。”“是呀,如果我们大家都用同标准来描述物体的长短,那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一次次追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4

课后作业,让数学经验在体验中丰满。


本节课上完了,我感觉效果还不错。但是学生在课堂的体验合作、交流还不够充分,所以我布置了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选用合适的工具(不用尺子)测量自己家一间房子的长度。第二天的反馈效果很好,学生有用字典量的; 有用雨伞量;有用晒衣杆量的;有用脚印量的;有用跳绳量的; 有用洋娃娃量的;有用皮带量的; 有跨大步量的; 还有用爸爸的手机量的。有个学生说,我家房子的长是7个数学书的长度,别的学生立刻反驳:“这不可能,咱们黑板都有8个数学书长,房子怎么可能那么短?”我也问:“是量错了,还是记错了?”结果那个学生涨红了脸说:“没有错,我量的是卫生间!”我立刻明白了,揉了揉那个孩子的头发:“老师错怪你了啦,你真的量,而且量的很准。”这样的感动流淌在课堂上,学生在“做”中真的积累了许多无可替代的经验。


https://mpt.135editor.com/mmbiz/ziadDDQxbCJFDq1MaoNclaJOpElczibia6UXtxCadkIvdKUiaLVkuVnhkx32A3JCM6I4howpH175pChoFaXn9gKSicA/0?wx_fmt=png


关注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