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洞大槐树游记(一)

(2016-03-27 07:24:50)
标签:

旅游

   游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该园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现为国家4A级旅。景区的正门为槐树根雕造型,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
 
http://sucimg.itc.cn/sblog/jb2a68f802c8e2ee828eba3d0a27a7532  走过大门,迎面影壁上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
    继续前行,有三组雕塑。明朝建立之初,由于天灾人祸人口锐减,而山西未经战乱,人口稠密,河南、河北、山东的总人口不及山西的一半。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内共有十八次大规模的迁徙,把山西人分散到十八个省五百个县,他们就是从这里出发的。http://sucimg.itc.cn/sblog/j62eaff04ef16feea17c8c9b4e81d8a5b
   这三组雕塑的内容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听取大臣关于移民的进谏;移民在迁徙地安家落户;暮年的移民向孙儿移民的往事
    继续前行,有一座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牌坊,它的正面匾额与背面匾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http://sucimg.itc.cn/sblog/jb2dd62224bbc6a253471a6e14ff9710e
   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
   来到一代大槐树遗址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在第一代大槐树的生长地修建的

http://sucimg.itc.cn/sblog/j6e45c6f76bcc84b94ecc60c92f0fce09

  这就是由第一代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在古槐树附近有座石经幢。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http://sucimg.itc.cn/sblog/j2eaad2e0f49cdef55a3c77c69b6d2130   石经幢附近有棵千年槐根,距今约千年左右。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古槐根。

http://sucimg.itc.cn/sblog/j9607713d8514846b590b358518aff51f

   继续前行,有座“苏三卸枷”雕塑。当年苏三起解时,正值阴历六月,天气炎热,她身带重行走艰难。幸好解差崇公道是个心地善良的老者,他带着苏三来到大槐树下歇脚,给苏三卸去刑枷乘凉。
   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新塑的这大槐树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拉手才能合抱。
   来到新修的广济寺。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旁有一棵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http://sucimg.itc.cn/sblog/obbf4ee225f4a05b9f8e31fbfe2433bc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临洮游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