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坐井观天”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座仿制的金代城楼和刻有“五国头城”的影壁墙。辽代时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的“生女真人”建立了越里吉奥里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笃等五大部落,史称五国部,控制着从松花江中游以东直至太平洋沿岸的广袤地域。五国部第一城越里吉城就坐落于哈尔滨市依兰县,为五国部会盟之城,因此称为五国头城。1127年金灭北宋后,将徽宗、钦宗二帝押解北归,于1130年7月抵达五国头城,并囚禁于城内。1135年和1155年,二帝相继埋葬于此。“坐井观天”园内的“五国头城”影壁墙正面四字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楷书集字而成,其中“五国城”三字选自宋徽宗楷书千字文字帖,“头”字选自宋徽宗《棣棠花诗帖》。背面五字为女真文,意为“五国之城”,读作“顺扎-古论-尼-黑-车”,最后两字为女真文“城”的音节字。http://sucimg.itc.cn/sblog/o59dea84191c19d7e49e5806f40049022
“坐井观天”园主要由三座建筑构成,分别是都统军帐、徽宗宅第和钦宗宅第。其中建筑和人物按1:1比例设计,再现了徽、钦二帝及家眷在五国头城期间的生活状况。
宋徽宗囚居。
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政治上腐败无能,崇信道教;艺术上多有成就,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绘画作品也多有传世。在囚禁期间,赵佶写了好多诗词,其中在墙壁上用“瘦金体”写的诗全文是:“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不过我感到画面上的赵佶题诗时的神态不对,倒象是岳飞在题“满江红”。执笔和毛笔也有问题,用羊毫提斗笔写瘦金书?
钦宗赵桓(1100——1161)是宋徽宗赵佶长子,是北宋第九位皇帝。在位一年多,他胆小而多疑,柔弱寡谋,缺乏主见。在与金国战与和变来变去,又不许人民抗金,最终亡国。
在囚居门前还有一口“吉祥井”,哈,这当然是造景。以当时的条件,不可能有这样精雕细琢的井,井口这么小,冬天井壁上结冰就封住了,打不上水来。
皇族被掳北行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底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1127年3月,金国将被俘的徽宗、钦宗以及后妃、皇子、公主、驸马等3000余人押解北上。踏上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漫漫之路。
二帝坐井观天:1128年8月,金人迫使徽宗、钦宗二帝等宋俘举引牵羊礼。在金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朝拜金祖陵,又拜见了金太宗,金国封徽宗为“昏德公”、封钦宗为“重昏侯”。先迁往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1130年9月又迁往五国头城(今哈尔滨市依兰县),从此开始了“坐井观天”的囚禁生涯。
记得我读过的《中国皇帝全书》中写到,金朝拔给十五顷土地,令他们耕种,自给自足。如此看来,“劳动改造”古已有之。金人每逢丧祭节令,还赏赐给财物酒食,不过不能白吃,赵佶得写一封谢表。金人拿这些谢表到金国与南宋的边境和南宋进行贸易,一直卖了四五十年。这样的“边贸”实属罕见,仅此一例。
徽宗在北题壁:一部《说岳全传》将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流传了三百余年。事实上徽、钦二帝在五国头城过着自食其力的软禁生活。在农闲时,仍然吟诗作画。其中在五国头城所作的《在北题壁》一诗,反映出了徽宗思念家乡的心情和清苦的生活状态。
http://sucimg.itc.cn/sblog/ja85de2470f62346895da4461e2254799
二逆诬告被诛:1133年6月,徽宗第十五子沂王赵愕、驸马刘文彦,不堪忍受艰苦的俘虏生活,妄图改变目己的处境,向金国诬告徽宗谋反。经金国派来的使者审问,查明了诬告真相,将二人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