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南·洋浦】“凿石为槽,晒海为盐”的千年古盐田

(2016-05-31 21:07:27)
标签:

旅游

分类: 漫游散记

  
    
    洋浦千年古盐田,位于海南省洋浦半岛盐田村,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我国最后一批保留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目前这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1200多年前,一位名叫谭正德的青年带领一队盐工,从福建莆田迁居来到海南洋浦半岛。盐工们因地制宜,开山辟石制作盐槽。他们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因石而异,凿成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槽。石槽的边缘凸起,中间凹陷部分磨平,形状像砚台,奇特的手工盐槽就造成了。盐工们把海水注入盐槽里,借助海南的烈日暴晒,制作食盐,一改千百年来“煮海为盐”的制盐方法。


http://s15/mw690/0030UFt8gy726UC8NnU2e&690



    
    此后,盐工们又在实践中,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盐槽内,经太阳光曝晒制作成盐巴。这种“凿石为槽,晒海为盐”的制盐方式,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由于这里盛产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正德”其实就是洋浦盐田开创先人谭正德。正因为皇帝御书“正德”,盐田在1949年建国前,一直保留着正德村这一名字。


    

    穿行在高低错落一眼望不到头的古盐田,只见一尊尊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砚台状古盐槽,星罗棋布地点缀在海岸边,犹如一处“砚台”大卖场,蔚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洋浦千年古盐田现占地750多亩,盐槽总数达6800多槽,其中三分之二为手工盐槽,现如今像这样经过古代保留手工凿击的盐槽已经十分少见,其古老原始而又独特的晒盐工艺让人叹服。
 
 
  
   由于海南天气炎热和制盐流程的原因,要想领略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制作工序,一般需在早上和傍晚这个时间段,盐巴采收时间为每天下午16-18时。
 
   日晒海盐的制盐流程为:往盐槽注入卤水——太阳暴晒——蒸发水汽——凝结盐晶——傍晚采收。
 
    
   
   古盐田晒盐的方式原始古老,制作卤水的方式也很独特,主要利用海水涨潮采集高盐分海滩泥沙制作成卤水。海水涨潮时会漫入盐槽边的泥沙地里,如果是地势较高海水涨潮漫不过的地方,就用木桶挑。靠日晒蒸发晒干,得到了沾满盐分的泥沙。然后把含满盐分的泥沙放进专门的卤水池里用海水过滤,海水把泥沙上的盐分洗下来,就形成了超浓度的卤水,再把卤水注入盐槽中暴晒一天,傍晚时分就可以采收盐巴了。


    
   
   用这种传统方法晒制的海盐,与我们平时吃的粗盐不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盐”,均为自然结晶的细颗粒,咸中带甜,而且晒出的盐本身就含有碘元素,还具有消火的功效。盐田村的村民,很懂得利用“老盐”的特殊功效。比如牙龈肿痛了,只要含一口老盐水,很快就能消肿。
 
   村民还充分利用“老盐”制作出丰富多样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比如盐焗鸡、盐焗鸭、盐焗蛋等等,到盐田村里,千万不要错过哦。

    
   
 
   目前,盐田村仍有三十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方式劳作。但是由于盐工的工作十分辛苦,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兴趣从事这项工作,这项古老的制盐工艺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图1.盐槽:边缘凸起,中间凹陷,形状像砚台,是制盐十分重要的工具。

 
 
 
图2.砚台状古盐槽。
http://s1/mw690/0030UFt8gy726USqfPWe0&690

 
 
 
图3.利用海水涨潮采集海滩泥沙,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海水涨潮时会漫入盐槽边的泥沙地里,靠日晒蒸发晒干后,就得到了沾满盐分的泥沙。然后把这些泥沙放进专门的卤水池里用海水浸泡,海水把泥沙上的盐分洗下来,就形成了超浓度的卤水。
 
 
 
 
 
 
 
图5.经过一天的太阳光暴晒,盐槽里已铺上了一层白花花的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