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似梦如烟
似梦如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58
  • 关注人气:2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西塘那桥、那弄、那廊棚

(2015-06-07 00:02:38)
标签:

旅游

分类: 漫游散记

1.晨曦下的送子来凤桥静谧唯美,如诗如画http://s3/mw690/0030UFt8gy6SUutwI02c2&690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与乌镇、周庄、同里、甪直、南浔并称江南六大古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西塘古镇最真实的写照。因西塘古镇保持着比较原汁原味的水乡市井风貌,因此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与其他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走在廊棚里,雨天淋不着,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在西塘古镇游玩,一定要行走在幽深狭长的弄堂,拾步古老的石桥,漫步带有廊棚的街道,真实体验水乡古镇多弄、多桥、多廊棚的三多特色。

 

一、古朴的石桥

 

   西塘的9条河道上,分布着27座古桥,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五福桥、永宁桥、送子来凤桥、安境桥、环秀桥、卧龙桥、万安桥等等。

 

2.送子来凤桥:建于明崇祯十年,是一座比较别致的三孔石板桥。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结构,颇有江南园林的特色:桥的中间有一饰花墙相隔,将桥一分为二,行人可选择各走一边,老百姓俗称晴雨桥。在墙上还镂空有扇面窗口,透过窗户,可以欣赏河岸的水乡画面。桥顶有棚,桥两边有护栏,而且还有方砖铺就的长条座,供游人休息,观赏水乡美景。
http://s11/mw690/0030UFt8gy6SUupER509a&690

            

3.相传,当初建造来凤桥时,恰好有一只鸟飞来,造桥人认为是祥瑞之气,遂取名“送子来凤桥”。

   走过送子来凤桥的人,一定注意到,桥南面一侧是阶梯,北面一侧是斜坡。即桥的一左一右分别为斜坡和台阶。如何走这座桥还是有点说法的,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古时男为阳,女为阴。所以,男子当然要走台阶,即阳路,以示步步高升;而女子则走斜坡路,即阴路,以示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要是有婚后还未得子的,不妨也来走一走,碰碰运气。  

 http://s1/mw690/0030UFt8gy6SOfkWDg490&690

 

 4.永宁桥:古镇上最好的观景点,深受摄影师和画家们的青睐。站在永宁桥上可一览胥塘河两岸风景。自从阿汤哥从永宁桥上一跃而过后,这座石桥火到爆,除了清晨,其他时间永宁桥上都是人头攒动人满为患,真让人担心这座小巧的石桥是否能承受得住这么多的生命之重。

 

http://s2/mw690/0030UFt8gy6SMBEIKVr21&690

  

5.安境桥:建于明代,是古镇上的交通中心,桥孔呈圆拱形。站在安境桥上,南可望鲁家桥,北可望万安桥,西望永宁桥。可以将三座不同类型的桥尽收眼底,这在其他古镇实属少见。由安镜桥和永宁桥组成的西塘双桥,又成了古镇的标致性景观。

http://s3/mw690/0030UFt8gy6SMvqdEdk32&690

 

 

6.站在万安桥向南眺望,横跨于狭窄河道上的安镜桥,与两岸的青砖黛瓦,构成一幅美丽淡雅的水墨画,一股浓郁的江南水乡风貌扑面而来。http://s11/mw690/0030UFt8gy6SO78jllE1a&690

  

7.万安桥:古镇最具特色的三孔桥,连接北栅街和唐东街。http://s11/mw690/0030UFt8gy6SMvyqZEC3a&690

 

 

8.无论你站在那座石桥上,不论你向北还是向南眺望,扑入你眼帘的都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http://s16/mw690/0030UFt8gy6SMvxtATB4f&690

 

  

9.卧龙桥:是西塘古镇最高最古的桥。卧龙桥原本是一座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木桥。有一天,住在桥边的一位朱姓竹匠,看到一孕妇失足落水而死,痛心之极,遂有了重新修造此桥的念头。为了筹募资金,他削发为僧化缘,历时10年,积得白银3千两,才得于开工建造。白银用完后,尚缺石料,和尚却因病而死。工程缺桥面面临停工。这时,有两位神仙来到西塘,听闻西塘的豆腐干非常有名,品之,赞不绝口,正陶醉之时,一块豆腐干掉了下来落在未完工的卧龙桥上,形成了桥面。所以卧龙桥的桥面是很大的一整块。整座桥上刻着一条龙,首东尾西,至今仍清晰可见。
http://s10/mw690/0030UFt8gy6SMvBLvwB59&690

   

 

10.黄昏的卧龙桥,宁静安详。

http://s8/mw690/0030UFt8gy6SMvCbqyX07&690

 

 

11.环秀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拱桥。这座桥的特色是,桥的两侧有一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引用图片,感谢摄者

http://s15/mw690/0030UFt8gy6SQEO2TG61e&690


 

12.五福桥。建于明代正德前,为单孔石级平桥,桥长14米,桥孔跨度7.5米。它连通烧香港东端的南北两岸。在清代光绪年间重修,此桥保存尚好,石级石栏尚整齐。

   所谓五福即福、禧、寿、禄、善终。这是民间对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愿,用在桥上是造桥人对过桥人的祝福,希望此桥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方便,而且还有每个人所希望的种种吉利。

        当地人有说法,走五福桥不能回头,男左女右的跨脚,下桥之后就能把福禧寿禄善五福带回家。(引用图片,感谢摄者


http://s9/mw690/0030UFt8gy6SQEShShW08&690

 

二、狭长的弄堂
 

   西塘的石弄有三类:街弄、陪弄和水弄。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称为街弄,街弄前通新街后通老镇,穿过它就像穿过历史隧道,街弄维系着两个不同的时代;前通街后通河的称为水弄,水弄连着河埠,往往是附近不临水人家下河的通道;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称为陪弄。陪弄完全在室内,有墙和邻居相隔,没有采光系统,所以许多陪弄的墙上挖有灯孔,就是为了放油盏灯照明用的。 古镇长短不一的弄有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

 

13.石皮弄:古镇最具特色的一条露天弄,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初。石皮弄墙面由216块厚度仅3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地面用168块石板铺成,全长68米,最宽处1.1米,最窄处仅0.8米。弄内的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 
http://s7/mw690/0030UFt8gy6SMvYa3gWb6&690

 

 

14.去过西塘的女子,都有这么个愿望:选一个美丽的清晨,亦或一个迷人的黄昏,穿上复古的旗袍,撑一把油伞,袅袅亭亭地走在清幽狭长的弄堂,数一数脚下的青石板,做着一个关于丁香姑娘的梦。http://s16/mw690/0030UFt8gy6SMw05uLtcf&690

 

 

15.静静地走在狭长深幽的石皮弄里,抬头仰望,天空顿时变成细长的一条线。伸开双臂,触摸到的是两座深宅大院高耸的石墙,恍恍惚惚间便走进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梦境中。

http://s4/mw690/0030UFt8gy6SMw1z6Jt13&690

 

 

16.216块厚度仅3厘米的石板铺就的墙面,已斑驳古旧,有的墙体已开始剥落。http://s5/mw690/0030UFt8gy6SMw3dwvGf4&690



17.
http://s2/mw690/0030UFt8gy6SMvTXhpn21&690

 

 

18.叶家弄。水乡西塘河道纵横交错,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是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

http://s3/mw690/0030UFt8gy6SMwbXZbc82&690

 

 

19.计家弄。清晨,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空寂的幽弄里,仿佛凝固了的时光,恍如隔世的感觉。
http://s3/mw690/0030UFt8gy6SMwvv0Y282&690


20.古弄幽幽深几许。http://s4/mw690/0030UFt8gy6SMwzy7LRd3&690

 

 

21.在深幽古弄行走,犹如穿越一段尘封许久的历史。

http://s15/mw690/0030UFt8gy6SMwDsE3kfe&690

 

22.

http://s11/mw690/0030UFt8gy6SQzgfqCSfa&690


 

23.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http://s7/mw690/0030UFt8gy6SMwHIWgK46&690

 

 

24.弄的尽头。
http://s3/mw690/0030UFt8gy6SMwP2no652&690

 

 

三、街头的廊棚

 

   廊棚:临河而建,是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可遮阳避雨的水乡特有建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西塘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这是西塘与其他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之处

   关于廊街的由来,没有官方的记载,只有民间流传的“为郎而盖”和“行善而搭”两个版本。而我更愿意相信后一个版本。

   相传,西塘临河畔有一家烟纸店,一天,小店打烊时,老板看见一名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遂让叫花子进屋来躲雨。叫花子执意不肯,心地善良的老板于是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给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纸店果然生意兴隆。店主为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个有砖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过小街直至河埠。

 

 

25.晨曦下的烟雨长廊清宁唯美。

http://s8/mw690/0030UFt8gy6SMyqx8CXe7&690


 

26.漫步在廊棚下,不怕雨淋日晒,女同胞们,这样逛街,是不是很怡然自得呢?
http://s12/mw690/0030UFt8gy6SMx1eGzFcb&690

 

27.烟雨长廊
http://s14/mw690/0030UFt8gy6SMxxgwJDfd&690

 

 

28.逛累了,可以坐在临河的美人靠上,舒适地喝上一杯,惬意满满呐。
http://s1/mw690/0030UFt8gy6SMxC44Yod0&690


29.晨曦下的北栅街,难得地清静。 
http://s16/mw690/0030UFt8gy6SMxeU8mH9f&690

 

 

30.唐东街,与北栅街隔河相望,临河廊棚,青砖黛瓦,水中倒影,清晰可见,宛若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令人沉醉。
http://s9/mw690/0030UFt8gy6SMxgp0aQb8&690


 

31.临河的街道上,总会设有供人小憩的美人靠。

http://s13/mw690/0030UFt8gy6SRuHaEuEec&690



http://s16/mw690/0030UFt8gy6STWgnH0r8f&690


    感谢新浪伯乐仙乡洪泽老师,将本文推荐至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