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数加减法》评课

(2015-07-04 20:55:29)
标签:

育儿

分类: 一人一课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镇第三小学          

项目名称

高段数学教研组活动

项目负责人

徐宪业

活动时间

2015.05.12中午

活动地点

办公室

活动主题

《小数加减法》评课

主 讲 人

梅小青

参加对象

温丽辉 林乃庆 梅小青 梅川剑 潘少红

鲍宗楼 徐宪业 高启杰 王大河等12

申请学时

1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 2015年05月12中午,在四年级办公室 进行评课;

2. 评课过程:

       梅小青老师进行教后反思;

       温丽辉老师进行主评;

       集体进行评课,补充说明。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教学活动效果较好。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白思敏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http://s10/bmiddle/0030RUnOgy6TzVOVKMFf9&690

http://s2/bmiddle/0030RUnOgy6TzVPtZbH31&690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温丽辉

           听了梅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课如其人,梅老师的课朴实、实在,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梅老师借助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由数位相同到不同,设计编排教材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而且有目的地分散了小数加减笔算的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小数减法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同,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存在着认知冲突,梅老师设疑“百分位上怎么减”?为什么可以在8.3后面添上一个0,添0后大小会改变吗?这是根据什么?一系列的问题来促使学生思考,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即相同数位对齐)的必要性。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能力培养上,教师采用了“复习铺垫—设计问题情境—提出数学新问题—尝试解决—总结方法—强化巩固—运用”的程序,教师在学生探索中的点拨稍欠缺。

第三,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着重关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练习中生成的错误,如从四题判断题中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情况:(1)漏写小数点;(2)整数没有与小数的整数部分对齐;(3)整数减小数时,要用小数的性质在整数末尾相应位置添“0”,使小数点对齐,(4)退位了要记得减“1”„  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有进步了,不涂改„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