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集体备课

标签:
育儿 |
分类: 集体备课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一人一课 |
项目负责人 |
徐宪业 |
|
活动时间 |
2014.12.23上午第二节 |
活动地点 |
综合楼四楼小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圆锥的体积》集体备课 |
主 |
高启杰 |
|
参加对象 |
温丽辉
鲍宗楼 |
申请学时 |
1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2014年12月23日上午第二节,高段数学组的老师集中在综合楼四楼小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六上数学《圆锥的体积》; 1.主备人高启杰老师阐述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2.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3.形成定稿。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徐宪业)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2.
3.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 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识
二、创设情景
三、试验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设:(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四、实践运用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
3、拓展运用:【课本例题3】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