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17-06-02 20:12:02)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语文是基础工具,运用于人们的交际、学习发展;语文是桥梁,沟通古今中外文化,传承精神血脉;语文是载体,承载公民人文素养,提供审美经验。顾川之老师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将语文的使命,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来认识。

   1)语文与个人

    对个人来说,语文关乎个人全面发展。一个人的修养、气质、精神的形成,离不开语文,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学识、思维、思想,更要靠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文学审美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大多数人在小学及中学时代记忆最深刻的往往都是语文老师。可以说学生人格的养成,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2)语文与社会

对社会来说,语文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往、交流沟通,是个人参与社会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与别人的沟通合作,还是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都需要较强的表达交流能力。

   3)语文与国家

对国家来说,语文关乎国家安全与国家尊严,也往往代表着国家形象。语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母语,通过内涵丰富,资源甚广的母语资源,使其在母语中充分汲取本土文化的精华,逐渐成长为具有世界胸襟、全球视野的本土文化传人。

正因为语文所肩负的使命,对国家和民族来说,语文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中国语文教育已有百余年历程,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日渐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理解。人们呼唤、期盼着更高水平的语文教育,包括更先进的语文课程设计,更理想的语文教材,更高水准的语文教师,更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科学合理的语文考试,其带着学生具有泵高水平的语文核心素养。

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语文学科恰恰充满了排斥。究其原因,并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而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赋予语文学科的复杂的知识结构,繁琐的语文作业,日复一日地对文本的重复理解,让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语文世界的桥梁,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语文,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二)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不一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大胆地分享后,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可是,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在步入中高年级的时候,孩子不再爱举手,不再争先恐后地发言。仔细思索,或许是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最简单、最随意的一次评价,让他失去了信心;或许是因为你的讲解,阻断了学生的思维;或许是上课的氛围,让他不愿意站起来表达。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因为什么少了孩子稚嫩的声音,智慧的火花,我们应该做一个领航者,引导孩子走上自由表达的航线。

(三)让学生乐于放声朗读

当孩子走进小学的教室时,我们会发现许多小朋友奶声奶气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地读着“aoe”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可爱。当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小,头越来越低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的脸上不再有笑容,也不再有自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抛开一切顾虑,乐于放声朗读,让自信重新回到他们身上。

(四)让学生善于书面表达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知识,积累素材,锻炼能力,都是为了我们能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流畅地表达。在课堂上,我们也许遇到过这样的窘境,孩子会用一些口语支离破碎地表达。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上出了问题。用恰当的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习作,这是农村学生遇到的难题,因为他们所在的环境会影响到他们,我们常常能在学生的习作中读到真实想法,但表达的欠缺显而易见。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让学生学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21世纪的人,我们应该具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信息收集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学生真正走进书的世界,他们自然会储存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收集,这是一种速度快、效率高的途径,也是我们必备的素养,他能很快地解决你想知道的疑问。还可以通过和同伴、教师等的交流,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