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水》一文主旨的探析

(2015-03-17 09:51:5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

对《水》一文主旨的探析

    《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作者马朝虎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关于这篇课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说明当时水资源的珍贵,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其二,体现“母爱”。缺水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但因为有了母爱,再苦的日子也是乐的。其三,表现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缺水,环境恶劣,但是人们依然乐观地生存、生活着,以苦为乐。笔者以为,第一种理解有说教的意味,并非文本内在的本质意义,虽然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未免有点肤浅。第二种理解有失偏颇。从文本中当然能够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但这并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况且,从文本叙述的语言来看,也没有多少是表达母爱的。这样的理解过于牵强。笔者以为,第三种理解才是作者真正要言说的。作者在文本中既描写了当时环境缺水的苦,也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雨天人们的快乐,以及我们兄弟四人享受“一勺水”的舒服的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是故乡的自然环境虽然艰苦、恶劣,但是人们依然顽强、乐观地生活着。这种生活态度是需要宣扬、传承的。而这正是文本主旨的价值所在。那么,文本中哪些语言描写体现了这一主旨呢?

    话语中见乐观。文本中对人们语言的描写只有两处:一处在第一段“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一处在最后一段“你们真的饿坏了。”按理说请人喝酒比喝水强,但是村里人却反过来说,这种不和常理的说法,一方面说明水比酒还要珍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另外,母亲把“渴”、“热”说成“饿”,既体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疼爱,也体现了母亲对待生活的乐观。

    行为中见乐观。文本对下雨天人们洗澡的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你看,“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是在雨天来临的时候,人们忘记了那些“苦”,尽情地享受着雨水的抚摸与清凉,享受着那份快乐。作者以“乐”写“苦”,既反衬了当时人们生活环境的艰苦,也体现了人们“苦”中作“乐”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感受中见乐观。文本四、五、六三段写的是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洗澡的经过,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我们当时的感受。“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地‘啊啊’大叫了起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虽然只有“一勺水”,并且用在了我们四兄弟身上,但是带给我们的感觉是那样的舒服。作者在近似夸张的描摹中,让读者一方面感受到缺水给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作者当时的那种满足感,兄弟四人没有抱怨水的少,只是体验到了水带给他们的快乐与舒服。由作者的感受中能够看出他们珍惜生活、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人们顽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既是文本所要传达的主旨,也是教学应着力开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