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美国:波士顿

(2018-07-05 13:57:53)
标签:

游记

波士顿

哈佛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州新大陆后,欧州人看上了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1620年,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帆船,滿载102名在英国本土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北美波士顿地区的普利茅斯登陆,成了这片古老土地的第一代移民。随后,移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于1630年创建了波士顿这座城市,开创了美国历史的新纪元。
http://s11/mw690/0030Pc4Izy7lFrMT6S6da&690
                对波士顿的人文久仰的我们,驱车开始了一场波士顿之旅。波士顿在纽约的东北角,两地距离204迈。行驶在纽约—波士顿的高速公路上,北美冬日的阴霾下积雪尚未融化,两边的山头树林间白雪皑皑,只有这些树叶早已掉光,难以成材的杂树在寒风中顽强生长。冬日路边的景色虽然单调了一点,车内倒是温暖如春,CD在唱着动听的音乐,经过3·5小时的旅行,很轻松的来到了波士顿剑桥市。
http://s13/mw690/0030Pc4Izy7lFrTkoNe7c&690
              我们全家心仪的第一目标是哈佛大学。这可是全美仍至全球高等学府的头块王牌。
      “五月花号”最早的清教徒中,有在牛津、剑桥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他们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接受这种高等教育,决定创办一所这样的大学,1636年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每年拨款400镑,成立了一所类似英国剑桥的大学,取名“新市民学院”。这就是哈佛的前身。
http://s13/mw690/0030Pc4Izy7lFrTPla4fc&690
                   哈佛门前的街道。
        哈佛刚创立时,仅有1名教师,9名学生,260本图书。1638年,刚移民美国不久的剑桥大学毕业的牧师哈佛得了重病,临终前立下遗嘱,愿将他的一半财产720镑(近2年议会拨款),400本图书捐给学校。为了纪念他的善举,决定更名为哈佛大学。 
http://s16/mw690/0030Pc4Izy7lFs0rQcf2f&690
                 哈佛大学是座开放型的大学,同众多的高校一起,早已溶入了波士頓的市区中。哈佛沒有严格意义的校门,如果这也称得上校门的话。通过这张小小的门,就算进入了主校区。这里不见一个保安,也沒有传达室,更谈不上登记等繁文褥节。
http://s15/mw690/0030Pc4Izy7lFs8xlOS5e&690
             走在哈佛的校园里,只见一些深红色砖砌建筑散落其间。古朴耐看的建筑,透出历史的庄严,迴异的门楼细节处理,处处彰显早期英格兰风格对哈佛的影响。一脉相承于剑桥的哈佛,比翼双飞于浩翰科海上空。
http://s8/mw690/0030Pc4Izy7lFs91WOX07&690
                在这座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全美第一座大学里,先后培养出8名美国总统,157名诺贝尔奖,14名图灵奖,18位菲尔兹奖得主,成为全美或全世界第一的研究型私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成员。
http://s14/mw690/0030Pc4Izy7lFs9tFVz7d&690
              在哈佛读书是幸福的,在哈佛读书也是辛苦的。每个教授对选修他课程的学生都很严格,要求看很多本书,内容之多,恐怕每天只能睡几个钟头的觉。哈佛图书馆里常常半夜灯火通明,还有那些学霸牛人在勤耕不辍。
http://s5/mw690/0030Pc4Izy7lFsh3mw454&690
               哈佛內的纪念教堂。以纪念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阵亡的哈佛毕业生。
http://s9/mw690/0030Pc4Izy7lH6k41dKf8&690
                 校园内的哈佛图书馆。现在是全美第一的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最早规模很小,依靠哈佛捐献的400本图书起家。1764年1月,因为一场火灾图书馆被毁,全部书藉化为灰烬,包括哈佛的赠书。庆幸的是,起火的前几天,有名学生违反图书不能带出图书馆的规定,幸存了一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这名学生将哈佛这本孤本图书交还校方。但校方在感谢他的同时勒令退学。校长的理由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
      现在的图书馆是怀德纳夫人捐献的。她的家庭很富有,儿子毕业于哈佛,特别喜欢藏书。1912年全家前往英国旅行,顺便收购了好多书藉,乘泰坦尼克号邮轮返回美国,途中丈夫和儿子遇难, 仅剩她一人回到美国。为了纪念儿子,怀德纳夫人来到哈佛,愿捐一栋图书馆大楼和儿子的藏书。唯一的要求是图书馆不得改变外观,并在图书馆留一间书房,里面放着全是他儿子喜欢的图书 
       现在哈佛图书馆地面有6层,地下发展有4层了。  
http://s16/mw690/0030Pc4Izy7lFsBqIaP0f&690
           这里是哈佛的学生歺厅,外观是现代风格的。
http://s10/mw690/0030Pc4Izy7lFsBQ55L69&690
               里面的用歺区跟平常大学食堂没什么两样。
http://s2/mw690/0030Pc4Izy7lFsCjt3X71&690
           这栋楼里还有机械工程学院,走道上有汇集各种信息的留言栏。
http://s16/mw690/0030Pc4Izy7lFsCKwCX1f&690
                    艺术画廊。
http://s12/mw690/0030Pc4Izy7lFsJGhxp1b&690
              还有凹凸哈哈镜,反射光线在水中折射的光学小实验。
http://s7/mw690/0030Pc4Izy7lFsK3wTsf6&690
               这里还有一台15米长,高2·4米的世界上第一台机电混合电子计算机。1936年,哈佛大学应用数学教授艾肯,提出用机电混合的办法,在IBM公司的赞助下,1944年艾肯和他的团队,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能应用的计算机。它由75万个零件组成。
http://s8/mw690/0030Pc4Izy7lH6rrrRJc7&690
                 哈佛校园里,当然少不了哈佛雕像。哈佛是31岁逝世的,那个年代又没有他的任何影像制品,雕塑师只好请一位学生当模特雕塑而成。雕像上面说创办者为哈佛,其实哈佛只是哈佛大学早期重要捐赠者。雕像上刻有1638年字样,其实哈佛大学创办于1636年。三件事情,一件都没有说对,这尊雕像又称三谎雕像。
        不过哈佛的名声在外,来到哈佛的人,都要在这尊雕像上摸摸哈佛的左脚,现在左脚的皮鞋摸得又光又亮。据说可以带来智慧和好运气,既使自己进不了哈佛,也能子孙进哈佛受教育。
http://s5/mw690/0030Pc4Izy7lFsQvNpq74&690
             这座在哈佛学生食堂相距很近的教堂,叫十字涌道教堂。建于1878年,为哥特式建筑。特点是屋顶上的瓦片组成了非常美丽的图案,难得一见,是世界建筑中的杰作。我们进去时教堂正好开放,许多信徒衣冠楚楚,参加教会的活动。里面装修得也是漂亮辉煌,带装饰的木板内墙,吊灯,彩绘玻璃,证明上帝离人们很近,无处不在。
              波士顿有60多座高校,全城有26万学生。除了哈佛外,还有一所响当当的互为竞争对手的麻省理工大学。两校的距离只有1·9迈,非常近,都在查尔斯河以西。如果说哈佛以人文科技见长,而麻省则以工程技术立足。它同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并驾齐驱。这所世界理工之最,得过91个诺贝尔奖,6个菲尔兹奖,25个图灵奖,尤其它的工程学和计算机学是王牌。
       同哈佛一样,麻省也是座开放式大学。只是建筑上,同有350年历史的哈佛校园深红色建筑不同,它的风格是现代的,构思很奇特,建筑也是很有创意的。
http://s2/mw690/0030Pc4Izy7lFt0672Fb1&690
                  只有它的行政大楼还遵循老法,稳重庄严。创建于1861年的麻省,得益于二战中与冷战期间同军方的联系和美国的国防科技研究。它在雷达、计算机、惯性制导系统等方面遥遥领先。
http://s1/mw690/0030Pc4Izy7lFt0xa6Yf0&690
             汽车行驶在查尔斯河桥上,宽阔的查尔斯河水平缓流淌,是一个泛舟的好地方。远处的高层建筑不多,只有华人建筑设计师贝律铭设计的汉考克大厦一枝独秀,蓝色的幕墙玻璃在天空下泛光。
http://s15/mw690/0030Pc4Izy7lFt0Ubx48e&690
              波士顿是座人文历史最久的城市,虽然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力却很大。美国历史上1773年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引起了市民们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的反抗,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发源地。
       之后在美国独立后的200多年,波士顿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它是蓝球运动的发源地,1903年开创了美国棒球运动的先河,也是1897年以来从未间断的马拉松赛举办地。严格的参赛条件限制,用双脚跑在波士顿的土地上,是多少马拉松赛选手的终极梦想。市内3公里,16个景点的朝圣红砖之路,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外表看来很古老的建筑,充滿了历史的智慧。                                                                                                                                          在这座新英格兰的街道上,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沒有纽约的喧哗取众,只有时光的流淌无声宣告:这就是美国的历史,这就是美国的人文,美利坚发源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