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第十六条:心得体会

(2012-12-28 14:53:20)
标签:

杂谈

分类: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习体会

16、学科教学中的觉得积极活动的内容

在这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又一次强调了知识与活动的结合,在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劳动。他说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我们在拿到一册教材时,要将教材大致翻一下,找出来在这册书上需要全体学生参加的积极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书上要求的,但更多地是教师自己设计的,这些活动的组织老师心中要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的知识与这些活动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活动中深刻地去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他们头脑中的“死知识”变成活的,使他们能够通过活动将所学的一些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而连接起来。

他在最后强调了周密组织这样活动的必要性“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看了苏氏的这条建议,再联系我的实际经历,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生活在教育的盲区里,心里想着一切为了孩子,而实际做的却不是这样啊!若真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话,我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行动起来,在教学中规划孩子学习中所需要参加的积极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完成“活动——思维——阐述——记忆——发现”的全过程,培养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人。

 

 



承留三中李合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