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作用的意义
(2012-07-12 11:55:25)
标签:
杂谈 |
谈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作用的意义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都在不断地深化与提升。在加之近年来大批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音乐教师队伍中,使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手法也越来越灵活多样,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的确给音乐课带来了无限生气和活力。然而,但随之带来的问题也就出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范唱、范奏,已逐渐被多媒体课件所取代。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基本技能就逐渐退化了,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音乐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示范意义及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是多媒体可以全面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正确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良好的示范,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试想一个歌声优美、舞姿优雅、弹奏流畅的教师,将会带给学生怎样的美的艺术享受,有这样良好基本功的老师,学生怎能不爱戴、不崇拜呢?如果音乐教师每一项示范都能做的到位,那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可想而知的。同样,正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音乐美、舞蹈美、琴声美和艺术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教师用自己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去“征服”学生,可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
二、良好的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好感是吸引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精彩示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示范演唱或演奏时,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观其貌,直接领略教师的风采,进而仔细体会音乐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情感基调。教师如果经常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可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会使学生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欲求倾向,并力求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热爱老师了,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兴趣也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音乐学习的精神力量。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修养、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和引领。
三、良好的示范,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
目前多媒体的运用,已司空见惯,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今天,绝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进行最富于情感的音乐教学。《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但《音乐课程标准》又同时指出:“教师的职能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职能全面淡化,而是减弱了教师知识化身的职能,强化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促者、情感交流的对话者的职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多媒体,合理选取其服务于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为音乐课锦上添花,使音乐教学更具活力。
当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突破了音乐教师囿于专业范围和自身专业水平无法全面、到位地为学生提供音乐示范的局限,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变得方便、快捷、准确、高效。但是,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和基本特征,尤其是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创造性、示范性等,是无法脱离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而依附于其他替代手段来得以完成的。依据音乐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学科功能特点,教师的示范更是不能用其他教学手段和形式所替代的。过多的依附与多媒体,那么,音乐教师的才能就会受到制约,因此,良好而准确的示范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四、良好的示范,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有赖于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演唱或演奏时的准确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样,要求学生会唱或会奏的作品,教师先要熟唱和熟奏,这时候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对解决教学难点也是最有帮助的,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学生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观察、领会,并进一步去体验,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不能脱离“以音乐为本”的原则,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表演、创作、理解、判断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机会。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质的敏感反应,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投入音乐艺术实践中,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良好的示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精彩的范唱或范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和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在教授舞蹈时,教师先示范,同学们再模仿,等同学基本熟悉动作后,教师可以邀请同学共舞,使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再如:在教授合唱教学时,有些作品是领唱与合唱形式的,这时,教师可以先示范起领唱的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当中。通过合作,可以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角色距离,并让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完成和创作艺术作品,对教师与学生是同样的要求,自然会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二期课改实施的今天,大多数音乐教师都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平等中的首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科学的指导和艺术性的示范,如果把教师的正确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音乐的能力和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对学生学习音乐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的的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播,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的指导,不仅要依靠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来进行,同时,教师良好而准确的示范,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各种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艺术品位,音乐教学的质量就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良好的示范,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二期课改不断推进与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完成二期课改赋予我们的使命。在音乐学科中,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以及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
目前,大多数音乐教师对二期课改的新理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光有理念是不行的,要将理念转换为我们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同时,自身的音乐专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万不可顾此失彼。
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技法训练和创作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唱时,为解决高声部的高音演唱方法和高位置,只进行理论上的阐述是远远不够的,若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再进行良好而形象的示范,学生会边思考、边进行模仿,通过反复的思考、模仿和练习,继而,学生的高音演唱问题、气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此时,教师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需要教师成为音乐新课程的执行者,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因此,教师良好准确的示范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只有把教师扎根于自身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不仅会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学的功效也更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准确的示范,不仅直观和显形,同时,在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习惯培养均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提高小学唱歌教学实效性
主题词:歌唱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声乐教育的本质是“美”的教育,是通过歌唱的“技”与“艺”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技”与“艺”的前提下提高“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正因为“情”是声乐“美”的核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所以,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于歌曲演唱时,唱歌技术才能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范唱是音乐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是点燃学生内心情感的火种和开启内心情感潜质的一把钥匙。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达到了演唱技巧和歌曲内容的完美组合,是最直接、最具体,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诱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手段。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忽视了教师示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盲目追求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感染作用,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预设——学法指导不当,生成性不够,导致唱歌教学活动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歌唱的“技”“艺”指导练习活动不够深入,表演性强,走过程现向严重,课堂教学高兴趣,效率低。因此,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内容和示范方法,是提高小学成个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本研究为自然状态下的研究活动,针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显示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
2.本研究以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点面结合进行研究。
3. 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歌唱教学中示范教学方法
1.完整示范
2.重点示范
3.难点示范
4.教后示范
(二)歌唱教学中示范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良好的示范,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良好的示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良好的示范,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4.良好的示范,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声情并茂,富于感情的范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实力的挑战。在课前,熟悉教材,准确演绎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长此以往,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积累,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教师对音乐课本中中外名曲的范唱,都会对学生起到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学生会争相学习和模仿教师,这样也会使学生和老师为追求同一个目标而相互促进,真正使音乐的教育达到美育的效果,这就是示范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教师达到声情并茂,富于感情的范唱,要求教师必须勤于练习,不断积累,提高教师自身的基专业本功和专业素养。
“唱”是指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作者:
张小风 (教师成长
一、准确生动
二、声情并茂
三、适时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