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师梧
师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9
  • 关注人气: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老马识途 老骥伏枥

(2014-02-08 07:41:00)
标签:

文史论丛

文化

分类: 随笔杂谈

http://s11/mw690/0030L0qugy6Gq07FRO29a&690老骥伏枥" TITLE="【原创】老马识途 老骥伏枥" />

甲午年一到,有关马的词语源源涌入人们的诗文和话语中。作为有了一把年纪的老者,我尤其喜爱“老马识途”和“老骥伏枥”这两个成语。

“老马识途” 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现在人们常用“识途老马”比喻经验丰富者。

这一典故出自战国时《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狗离家很远都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应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在征得齐桓公同意后,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夏天住在阴凉的地方。地上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下,终于找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而今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由此感悟人生智慧。

后来在诗文中运用这一典故者颇多,如:南宋大诗人陆游《自述》有诗句: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清末鸦片战争失败后,在广州禁烟的两位大臣林则徐和邓廷桢先后被贬戍新疆。在邓廷桢遇赦回乡时,林则徐写了送行诗《送筠赐环东归》二首,其一曰: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着喜公归。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天山古雪成秋水,替浣劳臣短后衣。漫道识途仍骥伏一句中运用了“老马识途”和“老骥伏枥”两个典故。

老骥伏枥,“骥”是千里马;“枥”为马槽;“伏枥”意为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草料,仍想奔驰千里。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然胸怀雄心壮志。典出曹操《步出夏门行》,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愿成为一名识途仍骥伏”的老人,壮心不已,老有所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