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章太炎先生与国学

标签:
文史论丛 |
分类: 随笔杂谈 |
http://s13/bmiddle/0030L0quty6EriSsJHe2c&690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思想家、著名学者、民族主义革命者,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章太炎一生孤鲠,半世佯狂,对反动统治者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他的胆色乃是一般凡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章太炎先生的研究范围涉及小学(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的著名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及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之先河。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后人尊称章太炎先生为国学大师。
那么,什么是国学呢? “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经过了几代学者的努力坚守,这一释义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是自清末民初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比较通用的定义。
国学的这一释义,最初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来的。他说:“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并把“国学”之兴亡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先生在旅居日本主编《民报》时,曾举办“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并为设在上海的“国学保存会”机关报《国粹学报》撰写文章,弘扬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