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2013-06-03 21:25:08)
标签:

都市风光

民俗文化

分类: 随笔杂谈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劈柴院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商业圈的江宁路,岛城传统小吃、各色美食、戏曲曲艺演出以及民间特色手艺汇集于此,熙熙攘攘,好生热闹。前不久笔者再逛劈柴院,领略了这条民俗文化老街区的风采。

大小餐馆节次鳞比,店家热情招呼顾客,盘盘海鲜显示着它独特的色、香、味,十分诱人。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江宁会馆是劈柴院的龙头老大,这里既有餐饮美食可供食客品尝,又有戏曲、曲艺等演出供人们欣赏。演出时间表上写着:周一周二为民族器乐演奏,周三演出吕剧,周四是柳腔和茂腔,周五周日为京剧,周六为曲艺专场。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这副对联将劈柴院的特色描述得淋漓尽致:

天下才艺聚一楼休笑生旦净末丑;

世间风味汇百家难分东西南北中。

在劈柴院里,一些民俗艺人展示着他们的特色手艺:一位烙葫芦的能在光滑的葫芦上烙绘各色图案,“面人高”擅长现场捏塑顾客的容貌,一位画鼻烟壶的女士内画功夫更是着实了得。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一些街头雕塑小品,再现了劈柴院的历史场景与民俗风貌,令人回味无穷。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逛街里》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糖球》(糖葫芦)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变戏法》

【原创】青岛有个劈柴院                 《老哥俩》

    【资料】劈柴院近中山路、最繁华之区。院内皆劈柴架屋,故名。有说书场、百货摊、茶寮饭铺,肉肆酒馆 ,辐射栉比……”1929年青岛诗人刘筠《青岛百吟》中的这段话足以说明当年劈柴院的场景。当时这里不仅是青岛人逛街的好去处,许多南来北往的小客商也住进来,体验、享受码头文化

劈柴院最初是以经营劈柴、竹竿、杂项为主的集市,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以后,于1902年修建了这条江宁路。到上世纪40年代,这里成为青岛最早的美食城和民众娱乐场所。坛子肉、豆腐脑、锅贴、饺子、馄饨、炉包等传统美食汇集此地;马三立(相声)、葛兆洪(评书)、高元钧(山东快书)、刘泰清(西河大鼓)等都曾在这里“撂地”练摊儿,评剧名角新凤霞也曾来此助演。

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重心东移,劈柴院逐渐萧条。随后市南区政府投资对劈柴院进行了改造建设,于2007年底恢复了这一民俗文化街区,也再现了昔日繁荣热闹的场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