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参观青岛欧人监狱(上)

标签:
都市风光文史论丛 |
分类: 随笔杂谈 |
http://s9/mw690/a47c2d92gd71b3ef07a68&690
青岛“欧人监狱”是以德国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最早的殖民地监狱。现为集监狱特色建筑和司法文物收藏为一体的“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http://s9/bmiddle/a47c2d92gd71b5a548c31&690
作为典型的19世纪欧式建筑,一座百余年前的老监狱,保留得如此完整,在中国近代监狱史和建筑史上是惟一的,在世界上也不多见。不少德国专家在看到“欧人监狱”时不禁感叹:现在德国本土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建筑了。
http://s14/mw690/a47c2d92gd71b3ef01cdd&690
监狱旧址位于常州路25号,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8297.5平方米,全部建筑由“仁、义、礼、智、信”五座监房和一座工场等各种建筑26栋组成。德国古堡式建筑“仁”字监房系1900年所建,其余建筑为20世纪20到30年代所建。
自1900年至1995年,该建筑群一直作为监狱或看守所使用。其沿革情况如下:
1.德国侵占青岛时期(1897—1914)为关押非中国籍人犯的监狱,主要关押的是德籍人犯。
2.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1914—1922)为日本守备军囚禁场。
3.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监狱由胶澳地方检察厅接管,相继作为青岛地方检察厅看守所和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这一时期关押过青岛工人运动领导人、中共青岛四方支部书记李慰农、《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以及中国现代作家舒群。
4.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1938—1945),“仁”、“义”字监房为日本海军囚禁场。“礼”、“智”、“信”字监房和工场为日伪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
5.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其“仁”、“信”字监房关押日本战犯和汉奸。
6.青岛解放后,自1949年起为青岛市人民法院看守所;1955年至1995年为青岛市公安局看守所。2007年4月30日,作为“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典狱长办公室、狱警值班室、指纹档案室、螺旋状楼梯等。
http://s14/mw690/a47c2d92gd71b3bc5c92d&690
http://s3/mw690/a47c2d92gd71b3bc5a162&690
http://s1/mw690/a47c2d92gd71b3bc57810&690
http://s6/bmiddle/a47c2d92gd7225c4db285&690
http://s11/bmiddle/a47c2d92g06758059c0ea&690
http://s14/mw690/a47c2d92gd71b3bb6087d&690
监区里,锈迹斑驳的监室门上有三处可以打开,一是探视用的小孔,二是递送食物的矩形窗口,三是交谈窗口。门上安有铁链锁、插销锁、暗锁一共5道,铁链根根都有大拇指粗细设计精密,环环相扣。
http://s7/mw690/a47c2d92gd71b3bb5b556&690
http://s14/bmiddle/a47c2d92gd71b3bb5e15d&690
为了向参观者再现当时狱中的犯人的囚禁情景,现在有的牢房配备了高科技的声、光、电多媒体投影设备。犯人的咳嗽声、呻吟声,呼啸的北风,囚室中蓝色背景光和铺盖上的大片血迹,令人毛骨悚然。
http://s4/mw690/a47c2d92gd71b3ba64d03&690
http://s7/mw690/a47c2d92gd71b3ba62cc6&690
http://s6/bmiddle/a47c2d92gd71b3b96b355&690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在这座监狱的地下室增设了水牢和刑讯室,专门残害中国抗日志士。水牢地面低于门外约半米,里面的积水深及腰际。隔着一层铁丝网向里看去,墙面血迹斑斑,水牢里透着阴森气息,伴有水从房顶滴下来的回音。水牢牢房顶端安有铁环、镣铐,用以固定犯人。
参观了这所监狱,我不禁感慨:我们的国土上曾有别国的监狱,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和耻辱。让我们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大力推进改革进程,励精图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