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a47c2d92gbe1ce2f4b978&690 韩钟亮" TITLE="《东夷人文钩沉》序 韩钟亮" />
(2011年12月16日作家韩钟亮与钱诗武在潍坊民信茶室合影)
认识钱先生之前,在潍坊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风筝都》上拜读过他的一篇文章《浓墨重彩绘潍县——郭麐<潍县竹枝词浅议>》,文笔严谨流畅,议论有根有据,给我留下了良好印象。
这之后,辛卯年深秋的一天,在《风筝都》主编阎海峰的办公室里,见到一位文质彬彬的老者,经海峰介绍,始知他就是钱诗武先生。这次阎君邀请几位作家和学者开会,是谋划撰写《潍坊古代的酒文化名人》书稿一事。按照分工,我承担有关郑玄的专题,而大舜一章则由钱先生负责。鉴于有关大舜的资料非常稀罕,我主动将老友王金铃先生的长篇小说《虞舜大传》借给他参考,他很高兴,我们因此也就有了交往。随后,立冬的那天,我们又一起到了安丘市景芝镇。在同景芝酒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们座谈时,钱先生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使我受益良多,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了解。
后来,听钱先生谈起,郭麐乃清代晚期潍县学者、诗人,一介布衣,著述丰厚,然而流传下来的不多。对潍县竹枝词我也很感兴趣,但以前只见过郑板桥的,而郭麐的竹枝词,说实话我还真是不甚了了。最近,在与诗武一起品茶时,方才晓得,他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郭麐诗集《潍县竹枝词》的。他说:在潍坊市图书馆和青岛市图书馆的古籍室和地方文献馆都查不到,就专程跑到省城去找,打算再不行就去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初秋,他终于在山东省图书馆,查到一套20世纪30年代潍县学者丁锡田编印的《潍县文献丛刊》,其中收录了郭麐的《潍县竹枝词》上下二卷,每卷54首,共108首。他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在省图文献资料室里认真阅读,并誊录了数十首原诗以及郭麐的自注。回到潍坊之后,经过审慎研读,考证诠释,最终写成了《浓墨重彩绘潍县》一文。他的治学之勤勉与执着,于此可见一斑。
如今,诗武兄将他的《东夷人文钩沉》书稿摆在我的面前,请我作序。我深感荣幸,先睹为快。这本文集里的篇什绝大部分属历史题材,文体则既有文史论文,又有故事新编和散文随笔。也许气味相投之故吧,阅读始终充满着愉悦,并且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也创作过几部历史小说,对于今人写古人,特别是写古代名人的个中辛苦颇有体会。我觉着,写这类东西,最好是学者型作家,既占有丰富的史料,又具备天才的想象力,否则是很难驾驭的。纵观诗武兄这本文集里的作品,绝大部分涉及历史,涉及古代文学,看得出作者花费了许多精力,搜求资料,精研细考,始才落笔成文,集腋成裘。其无论是对大舜作为我国古代酿酒先师的考证,还是对《孙子兵法》的诠释,对《诗经》和东坡诗文、稼轩词作的赏读,抑或描述韩信、苏轼、郑板桥等人事迹的故事新编,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也展现了他的横溢的才华。
总之,这本文集是“舜帝故里文化丛书”的一支新葩。它值得我们细细品赏,而尤其适合那些对地方文化研究怀有兴趣的人们以为参考。
是为序。
2011年12月23日于乐天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