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得名于“河比田高”吗?

标签:
讲古 |
河田,得名于“河比田高”吗?
(原创博文,征引必需注明出于本博客)
http://s9/mw690/0030JMhQzy74rP4lMk898&690
河田:金色田野
福建长汀县河田镇,以世界名鸡“河田鸡”、温泉著名,近年更因水土流失治理声名远播。其得名来历有一说法为人津津乐道,即河田旧时杨柳依依名“柳村”,因水土流失、河床擁积,“河比田高”,遂名“河田”(河田之广义为河田镇,狭义为镇政府所在地河田)。
而查现存最早汀州志书南宋末开庆元年(1259年)《临汀志》,今河田镇政府所在地河田原作“何田”,因该地有市场与县城市场(县市)相当,故称“何田市”。《临汀志》共出现“何田”十处,而无一处作“河田”。这十处分别为:
1.《坊里墟市》载:“何田市,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旧名‘留镇’。”
2.《山川》载:“汤泉,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曰‘何田市’。”
3-4.《山川》又载:长汀县“何田大陂,障刘源溪水;又曰中陂,障黄坑涧水。抱山数曲,三水合流出何田市心。疏为数十圳,分溉民田,皆成膏沃,不减白渠之利”。
5.《祠庙》载:长汀县“桂山五显庙,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何田市”。
6.《祠庙》又载:载:“灵蛇庙,在长汀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旧传唐统军洪元故居,塑像乃其骨肉之遗……何田市无垢庵亦有祠。”
7.《仓场库务》载:长汀县“举子仓……本县置于归仁馆、何田市、成功下、古城团等处”。
8.《营寨》载:“古城寨,在长汀县西四十五里,旧在何田市。”
9.《营寨》又载:长汀县“何田寨,在县南四十五里”。
10.《郡县官题名》载:长汀县知县“谢周卿……除诸乡逃亡绝户盐,高洋、何田市等处皆有记存”。
除各县、区城关镇、街道外,河田镇为今日龙岩市乡村人口第一大镇,镇府河田距长汀县城约 20公里。在宋代,何田市近傍汀州州城、长汀县城(州、县城共置一地)。《临汀志·坊里墟市》载,南宋汀州共有“八市”(八个市场,“市”大于“墟”),即六县各有一县市(县城市场),以及长汀县城西郊五里有杉岭市,而乡里唯有长汀何田市。又据族谱载,《临汀志·进士题名》中长汀县籍进士至少有郑应龙(宋庆元二年即1196年中式)、潘仝(宋淳佑四年即1244年中式),系今河田镇人,而有宋一代上杭县(含后之永定县)尚无一人中进士。这些反映出何田市在宋代汀州乡里也是人口最多、经济文教最发达的乡里。
《临汀志》为官修,即名为知州胡太初(台州人)修、州教授赵与沐(宋宗室)纂,实则由汀州州学“博茂士”(生员)钟明之、陈士安、钟知本、丘一震等人纂写,此四人均为汀州人,在志中他们无一例外皆作“何田”,若言这些熟稔汀州地情的人俊记近州城之地的“何田”一误再误,此实属匪夷所思!故河田宋代为“何田”绝非“河田”,当无疑义。
http://s2/mw690/0030JMhQzy74rP8s7f3c1&690
又如前所述《临汀志·坊里墟市》载:长汀何田市旧名“留镇”,而非“柳村”。故“由留镇而何田”,较之“由柳村而河田”,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况且宋代何田并无水土流失之虞,何来“河比田高”之状,不然汀江航运何能维系至迟到民国?!
那么,“何田”之名又何来,虽尚无文献可稽,而揆诸其名,博主以为当系其地原有何姓所居而得名。复次,“何田”又何以易写为“河田”,则很可能因何姓失势,后起著姓遂易名“河田”。同例有,今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原为温姓居住故名“温坊”,后温氏衰微,且“温”谐音“瘟”,后起项姓遂易村名为“文坊”。
至于“何田”易名“河田”,与此地水土流失渐重有无关系,尚无文献可资验核。
但河田原系“留镇变何田,再易河田”,绝非“柳村变河田”,这是赫赫文献有征的。
(图片出自长汀张亮珍先生“阿澜映像”博客,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