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百八十七篇学习古代哲人智慧思考摔跤训练问题

(2024-08-28 08:26:29)
标签:

教练员

体育

学习古代哲人智慧 思考现代摔跤问题

(摔跤训练之探讨)

王彦会

 

巴黎奥运会结束了,中国摔跤队取得了一枚银牌,四枚铜牌的战绩。总体上看有进步,有亮点,同时也有遗憾。

古典式摔跤夺得一枚银牌,一枚铜牌,取得海外奥运会比赛的最佳成绩,进步明显,可喜可贺。女子摔跤获得三枚铜牌,和东京奥运会相比略显不足(东京奥运会两枚银牌,一枚铜牌)男子自由跤则差强人意,只获得一个第八名。(东京奥运会一个第五,一个第七)。

我作为东京奥运会周期国家古典式摔跤队的主教练,是上一届奥运会的亲历者,东京奥运会摔跤比赛场面历历在目,特别是古典式摔跤铜牌争夺和女子摔跤两场冠亚军的决赛更是刻骨铭心。古典式摔跤瓦里汗获得60公斤级铜牌后的喜悦,女子摔跤庞倩玉一只脚已经踏上冠军领奖台的紧张、兴奋和期待,最终没能如常以愿。沮丧、懊悔、不甘和迷茫久久不能释怀。

转眼三年过去,东京奥运会好像刚刚结束,巴黎奥运已经落幕。中国摔跤最终没能实现冠军。原以为上届获得两枚银牌,这届理所应当夺取金牌。然而竞技体育的残酷并非一步一个台阶。为什么?问苍天,好像也在问自己。一肚子的话不吐不快,借此机会,谈一谈对巴黎奥运会结果的感受。我是古典式教练,主要话题还是围绕自己的项目开始。

一、古典式摔跤水平明显提高。

(一)整体上看,巴黎奥运会中国古典式摔跤水平明显提高,三名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小、中、大各占一席。证明中国古典式摔跤并非依靠某个具有一定天赋的运动员一枝独秀,而是整体实力全面提升。最终60公斤级曹利国夺得银牌,130公斤级孟令哲获得铜牌,实现中国古典式摔跤大、小级别的同时突破。

前不久,我在一段视屏上对于古典式摔跤取得成绩做了一些分析。一是体能充沛,说明巴黎奥运会周期国家古典式摔跤的体能训练收到效果,教练员在赛前训练的节奏安排上科学合理,把运动员最好的竞技状态调整到比赛时间;二是运动员的技术体现个人特点,小量级灵活多变,攻防时快时缓,节奏明显;大量级贴身插顶,敢于对面争夺,站立抢夺明显占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名队员都能在站立摔中得分,这是近些年古典式摔跤技术风格难得的转变;三是充满信心和霸气,说明赛前思想动员效果明显,精神和物质准备充分。

(二)谈一点遗憾也就是不足。有人会说古典式摔跤已经实现历史突破怎么还有不足。是的,不要说获得银牌、铜牌,就是获得金牌同样会有不足,我们重点谈曹利国的金牌争夺战。

曹利国金牌争夺对手是日本选手,这个队员是一名老队员,2019年获得古典式摔跤世锦赛60公斤级冠军。东京奥运会小组赛上我国选手瓦里汗、赛力克就输给他。不过瓦里汗和他比赛一个技术分也没输,双方各被判罚一个消极,最终结果1:1, 对手因后得分而获胜。这次曹利国和他的比分是1:3失败。我们除了消极被判1分外,输掉一个“滚桥”2分。第二局裁判给对方一个消极曹利国得到1分,跪撑进攻没有得分,最后1:3失败。比赛结束后记者采访曹利国,曹利国的回答是“整体实力还有差距”。

从整个比赛场面来看,我们认为曹利国的实力和对方相差无几,我们回忆一下比赛过程。第一局比赛中当曹利国被判罚消极处于跪撑防守时,对方并不是很快或轻易滚桥成功,而是在相持很久的情况下,裁判员马上要吹起的时候,对方才勉强成功。应该说,这个滚桥输的有些冤。在我们首先被判罚消极的那一刻,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是中国队夺取奥运会冠军最好的时机。只要能够防住不输分,那么第二局很可能要给对方一个消极(从站立拼抢的画面上看,完全有可能)如果我们在跪撑进攻中能够得分则冠军非我莫属,即便不能得分,从双方站立抢夺的实力看,曹利国完全有能力笑到最后。可惜的是,在跪撑完全有可能防守成功的情况下,由于小小的失误输掉2分。在接下来的站立摔中,曹利国虽然发起强有力的攻击,只可惜为时已晚,很遗憾的失去夺取奥运会冠军的机会。

整个比赛曹利国不是没有机会,一是第一次跪撑防守。我在东京奥运会周期提出在跪撑防守中要做到“形式上被动,意识上主动”的理念,如果曹利国能积极把握防守主动权,对方的滚桥是可以不输分的。二是第二局开始应当改变战术,不能单纯的等待裁判员判罚对手消极,把得分的希望寄托于跪撑,要在站立摔中积极得分。另外,当对方消极处于跪撑时,我们没有把握机会得分。从曹利国的表现看,进攻目的不明确和得分意识不坚决。开始想“提抱摔”,但中间停顿,又变“滚桥”为时已晚。三是失去跪撑得分机会后的站立对抗时,发起强攻的时间和节奏有些迟了,给对方喘息机会。最终由于战术意识不明确,获胜欲望不强烈失去冠军机会。

虽然没有夺得奥运会冠军有些遗憾,但巴黎奥运会古典式摔跤的进步是明显的。不仅仅是能力和技术的提高,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对于古典式摔跤的项目规律和技术特点,运动员有了明确的认识。摒弃了“站立单纯插顶,等待消极判罚,依靠跪撑见分晓”的错误理念。我在执教国家古典式摔跤队时,特别提出“站立摔到底要不要技术,要不要得分”的大讨论。引导运动员对于古典式摔跤站立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大小级别不同特点,提出小级别要掌握“转移、潜抱”等技术,大量级敢于面对面插捧,提高将对方拼出场外得分的能力和战术,从巴黎奥运会看收到一定效果。

二、用古代哲人的智慧,诠释摔跤训练问题

最近看了一段视频,讲了三个故事。一个是“卖油翁”,一个是“庖丁解牛”另外一个是“轮扁折轮”。这三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下面从这三个故事中,看一看中国古人的智慧,对于现代摔跤训练有哪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一个故事“卖油翁”。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写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通过卖油翁“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说明孰能生巧的道理。

这个故事生动的说明技能掌握的关键是熟能生巧。中国乒乓球队为什么长盛不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运动员从小就对于基本技术的反复熟练,形成一个正确的动力定型和本能反映,根本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快速做出正确的应对。联想到我们摔跤训练这些环节做的如何呢?教练员是否把熟能生巧的原理运用在教学训练中,根据不同年龄和水平的运动员,有目的、有重点,在不同训练阶段科学安排,还是轻描淡写或者忽略这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培养。

记得河北铅球教练何增生(何增生教练是河北女子铅球队创始人,曾培养李梅素奥运会铜牌,李梅素培养李美菊世界冠军,李美菊培养巩立姣奥运会冠军)总结铅球训练的几句顺口溜。关键技术天天练,专项体能不间断,能力水平要提高,实战比赛来体现。短短的几句话说出竞技体育的关键要素,天天练,不间断,要提高,比赛见。

第二个故事“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是“庄子”一则寓言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讲的的是一名厨师,顺应天道,游刃有余解刨牛身。这个故事比喻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解牛和卖油翁有共同之处,反复实践,但是有强调掌握事物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做事只有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反观摔跤训练,是否也应该遵循项目的客观规律,把握其特点,才能收到效果。摔跤,顾名思义摔倒对方,摔倒对方需要技术和战术,而我们违背这个规律,长期以来只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个故事“轮扁折轮”。轮扁折轮的故事有一定的哲理。做事物不一定因循守旧,书上的东西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很多东西是要靠个人的悟性,就好比京剧的教学,只能口传心授。记得总局体操中心原主任张建曾经说过:“竞技体育,凡是总结出来的东西都是过时的,没有一场比赛是可以复制的”。

前些日子和朋友谈起写书,有人劝我把自己的发表的博客整理一下,出版一本书。我说感觉还不够水平,现在出版的很多书,很多人不看还明白,越看越糊涂。中国式摔跤博大精深,用杨子明教练的说法是:“土地文章”带有很深的哲理性,有时候有些技术和技巧用文字语言是表达不清楚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三个故事讲完了,我们能否从故事中吸取一些经验用于摔跤的教学和训练呢?熟能生巧,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如何达到最高境界,则需要一定的悟性,不知说的是否有道理。

中国的摔跤从1984年开始参加奥运会到今天已经走过四十个年头。除了女子大级别有过昙花一现,男子项目一直未能实现奥运会夺冠。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三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善于思考和总结才能悟出道理。我们现在不缺物质,不缺刻苦精神,不缺拼搏和斗志,所差的一点是思考,所有摔跤人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