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马特维也夫的周期理论中,通常把以参加一次或一组重大比赛为目标的完整的训练过程为一个大周期。每一个大周期必须包括准备、比赛和恢复等三个时期。每个大周期的持续时间通常为一年。全年训练周期的结构和特点是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节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受着比赛日程的制约。为一个全年训练周期所制定的训练计划就是全年训练计划。
1、全年训练计划的类型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训练对象及比赛任务等不同的条件,可把全年训练计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在训练周期及时间结构上各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包含完整的大周期数量,可把全年训练分为单周期、双周期和多周期三种不同的类型。自从马特维耶夫提出周期理论以来,运动实践都证明了:(1)大多数速度力量型项目一年分为两个周期是适宜的。(2)比较多的耐力型项目以及田径全能,冬季项目等以一个大周期为宜。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全年周期的划分必须考虑学校活动的安排,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制定不同周期、时期、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各种文献资料中对此都有不少阐述,这里只是说明在制定计划时应将时间、任务、方法、手段、负荷、恢复措施、比赛安排、检查评定等内容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在训练计划中图表式的计划最易于了解,特点是直观性强,一目了然,易于从整体上去实施和掌握训练计划的执行。
(四)阶段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阶段训练计划的类型
由于训练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所以整个训练过程都是由相互连续的若干个阶段构成。全年训练过程也是分阶段进行的。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只有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才能通过负荷和恢复有效的促进机能的提高。
阶段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从一个月到几个月不等。从阶段训练和全年训练的关系来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一般讲,在一份完整的全年训练计划里就包含了各阶段训练计划,许多教练都是根据全年训练的要求直接制定具体实施的周计划。往往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专门制定阶段训练计划。在这里,阶段训练计划就是全年训练计划的一部分,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第二种则是作为中短期集训的阶段计划。在组织业余训练的集训时常常需要制定这种中短期阶段训练计划。根据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还可以把阶段训练划分成基本训练阶段、赛前训练阶段、比赛阶段和恢复阶段。
2、单高峰年训练周期中各时期、阶段的训练特点
(1)准备期:冬训(春训)
主要任务:
A、增进健康、发展素质、学习改进基本技术、学习战术、增进意志品质。
B、提高一般身体训练水平,改进分解技术、单个技术。
C、专项身体训练。
主要方法、手段: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在后期则以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训练手段开始阶段以多种多样的一般身体训练为主,结合少量的专项练习。在后期以专项身体练习为主,练习手段相对集中。
(2)比赛期:赛前训练、比赛阶段
主要任务:
A、发展专门素质、熟练完善完整技术、提高战术技巧和意识、发展稳定竞技状态。
B、发展专项素质、发展竞技状态、参加热身赛。
C、保持竞技状态、参加重要比赛,创造优异成绩。
主要方法手段:前期以重复练习和间歇练习为主,后期以比赛重复法为主。训练手段则采用专项形式相近的练习,专门的身体练习,比赛法和一般积极性恢复练习。
(3)过渡期:调整阶段
主要任务:积极恢复,消除心理和生理疲劳,总结经验,制定新的计划。
主要方法手段:以游戏、变换形式的一般练习,变换环境的练习,减小负荷。
五、
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周训练计划的不同类型
周训练计划是具体实施的计划。相当于周期结构体系中的小周期。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赛前训练小周期等等,才会出现短于或长于一周(如3或10天)的时间。周训练计划是常见的具体实施计划。依不同的训练任务、内容可把周的训练分为训练周、诱导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等四种类型。为适应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而制定的周训练计划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负荷特点。
(1)训练周
训练周的任务是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以获得竞技能力的提高。不同训练周的负荷变化不同,如负荷量的改变可在降低、保持或提高负荷强度的条件下实现。而负荷强度的改变同样也可以在减少、保持或增加负荷量的条件下实现。
(2)诱导周(强化周)
诱导周或者叫强化周的任务是力求使肌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在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综合集中到专项所确定的方向中去。诱导周作为比赛前的训练准备,主要用于夏秋比赛周之前,经常模拟比赛条件进行训练,安排检查性测验和训练比赛等。
(3)比赛周
比赛周的任务使运动员为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最好的调整和直接的准备,并参加比赛力求最好成绩。比赛周的负荷特点是一切以在比赛中使肌体处于最佳状态的需要来安排负荷,所以负荷的组合方式很多,依运动项目、运动员特点和训练水平不同点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些情况需要减少负荷,保持强度(如连续比赛)。有些情况需要加大训练强度,(比赛间断期)有些情况需要诱导性训练,诱导运动员的比赛动机和竞技状态,而在另一些情况下需要抑制运动员的兴奋情绪,以节省神经能量,保证最佳生理、心理状态下参加比赛.
(4)恢复周
恢复周的任务是通过降低运动负荷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生理、心理的疲劳,以求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而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或者保持一定的水平,要依据所处阶段的特点,面临比赛任务及运动员疲劳程度的深浅而定。
2、周训练内容计划的结构特点
(1)训练内容和手段安排的特点
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的比例,以及安排好它们之间的顺序是制定周训练计划时应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关于重点的与全面的训练内容的适宜比例,一般来说,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重点训练内容的比例越来越大,而训练水平越低,全面训练内容的则越来越大。关于训练手段高明的系统与变化的合理运用也是这样。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手段的系统性越来越强,在训练水平较低的时候,训练手段的多样性则更为突出。前者是在系统中注意变化,后者则是在变化中保持系统。
综上所述,在训练过程中,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手段系统性要强,同时相应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和变化性;相反,少年运动员训练内容要全面,训练手段的变化性要大,在这个前提下,适当注意安排训练的重点内容和手段的系统性。
关于训练内容的合理顺序,一般来说在肌体得到充分恢复后应进行发展协调、速度、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练习,在局部疲劳的情况下可进行发展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一般耐力的练习。另外,在训练的进行过程中,一般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和前半段多进行发展协调、速度、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的练习,在后半阶段进行发展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一般耐力练习。
(2)训练负荷的结构特点
训练负荷的结构是指构成训练负荷的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负荷量、负荷强度排列组合的顺序及层次。安排训练负荷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负荷的安排必须考虑恢复后的可能。具有不同生理作用的训练形式的恢复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第二,注意安排好不同内容负荷的交替。在训练安排中应注意各种不同训练形式及内容交替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局部负荷过重的情况,并使训练能系统的进行。
(3)训练节奏的结构特点
由于大多数训练负荷的恢复需要1-3天的时间,所以,在实践中形成了把一周的训练分成两个部分来安排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叫做计划性的两个阶段(我们在训练中称之为双高峰)通常以周三或周四为界限,并在两个阶段之间安排一些积极性休息或调整进行过渡。从实践看,两个阶段的安排多用于训练周的训练。
应当注意的是,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是周训练节奏的第二个特点。比赛周的训练安排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比赛时处于最佳状态,但不同的负荷又有不同的恢复时间,所以为了在比赛时表现最高的竞技状态,就应该力求把各种不同性质的负荷内容分别安排在周训练计划的不同训练日,以求不同竞技能力的超量恢复集中出现在比赛日。我们称这种周节奏安排叫做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
六、
训练课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单元)
训练课是实施训练计划的最基本形式,不论是周训练计划还是多年训练计划都要通过每一堂课的组织来进行贯彻和实施。所以许多人把训练课称作基本的训练单元。
1、训练课计划的不同类型
训练课的任务及内容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周训练计划的统一要求和运动量当时的具体情况。训练课的训练计划在所有的训练计划中变化是最大的。它是现实的、具体的、多变的。课的训练计划虽然是最小的训练计划,但对待它仍然象对待整个训练过程一样,要进行现状分析,确定指标等等一系列工作。另外原定的训练计划只是事先的理论预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
到一些和预想不符的情况,所以,还必须根据 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训练课的任务。
一堂课的任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对于少年儿童或初学者来说,一堂课的任务以综合为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他们的各种训练能力平衡地全面发展,还可以避免训练内容的枯燥和单调。大家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有了动机就产生完成这件事的动力。所以在训练中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对于优秀运动员或训练的专项化程度较高的选手来说,每周安排的课次较多,所以可以安排一些单一的训练内容。一般来讲,优秀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较高,尽管如此,兴趣问题仍然很重要,也要防止训练内容的单调和枯燥。
一般在一次训练课安排2-3个不同性质的训练内容就可以了。如果在一堂训练课中面面俱到,就会忽略训练重点也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在训练课的内容确定之后,就要注意训练内容之间的搭配。比如,协调能力和素质练习搭配在一起的时候,应使协调能力训练在前,素质训练在后;如果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搭配在一起的话,技术训练在前素质训练在后;当然,这里并不排除为某种特殊目的而采用的某种特殊的组合顺序。除了综合的训练课以外,有时还安排一些单一的训练,而在准备期中尽管多以综合训练为主,有时也会安排一些单一的训练课。
2、训练课的基本结构
训练课和一般教学课一样也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活动又叫热身,其任务是使肌体进入工作状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做好承受计划负荷的准备,基本部分的任务是通过计划负荷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征予以有效的影响。结束部分的任务是使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负荷迅速地开始转入恢复,加速能量物质的再生。
综述:
以上是自己根据平时训练经验,工作纪录和学习笔记整理的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框架。作为专业队教练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有些地方可以省略,但训练计划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要重视检测和评估。在一个训练阶段结束后对自己的训练成果及时的总结和评估,进而检验自己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累相应的经验,为今后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作为一线队伍的教练,特别是一支队伍的主教练,对于训练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是必要的,对自己所训练的队伍有一个长期的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也是必须的和最起码的。只有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的规律和特点后,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训练。有些教练缺乏对制定训练计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训练中往往随意而安,或者变化大于计划。这是绝对错误和不负责任的。但是,计划毕竟是计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照搬书本和条条框框。特别是有一定经验和训练实践的教练,应该结合自己队伍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考虑制定训练计划。使自己的训练即在规划、计划之中又在规律、合理之内,从而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