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篇UFC(MMA)运动体能训练的学习与思考

标签:
体育摔跤杂谈 |
UFC(MMA)运动体能训练的学习与思考
前不久,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高水平运动表现体能训练研讨会”,有幸聆听世界顶尖级“现代运动表现训练团队UFC(MMA)”高管邓肯博士和福利斯特教练的讲课,应该说受益匪浅。
两位专家从运动表现训练概念、运动表现模式、多学科发展影响及成功因素几个方面,全面展示UFC运动表现训练的理念、方法和手段。邓肯博士认为, MMA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成长最快的运动。在全球有2.78亿的粉丝,社交平台有0.65亿人口在关注,全球有430场赛事。11亿家庭在收看,在163个国家和地区中传播,超过36种语言视频解说。
MMA融合了拳击、巴西柔术、柔道、空手道、泰拳、跆拳道和摔跤等全部项目的特点。综合的战斗风格创造了极大的“自由度” ,使MMA定义成为最复杂的运动。毋庸置疑,MMA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格斗项目,其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也是有目共睹的。MMA比赛激烈,场面血腥,刺激性大,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媒体的追逐,再加上近两年的炒作和舆论导向,这种直接的、自由的搏斗方式在市场资本的推动下发展极其迅速。MMA的迅速崛起,其管理模式、训练理念对于我国徒手对抗性项目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通过MMA的快速发展,反思我国同场格斗项目在管理模式、训练理念,训练方法和手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东西方文化内涵不同,本人虽然长期从事摔跤训练。但不喜欢,更不赞同MMA格斗的表现形式。但是,对于其现代的团队运作模式、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以及科学监测的方式方法还是十分欣赏。他们的成功经验,不仅对于我国对抗项目的训练和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国传统对抗项目竞技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一、 UFC(MMA)值得学习的几个方面
(一)建立科学管理的体系和理念,培养科学严谨,创新求实的团队精神;
(二)营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理念,追求资金投入的最大化效益;
(三)重视训练计划中技术和素质比重的合理安排,探索影响成功因素的研究。
(四)借助大数据管理和应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具体方法:
UFC主要从八个方面阐述了该体系的特征和目的。如:目的、目标、价值、特征、行为、表现、决定、技能。具有相对的整体性,凸显其科学严谨的特点。
(一) 对于团队和选手的培养
1、环境塑造行为,而不是倒过来(中国人经常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责任和义务-利用关键绩效激励工作人员(类似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小岗村大包干);
3、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影响他人有着重要的作用,所有可能对运动员有影响的人都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使我考虑摔跤项目如何定位的问题,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作战。(国家举重队提出个人项目,集体作战的理念)集体项目的团队精神如何在个人项目中体现,比赛是独立作战,但是,平时的训练、生活、学习、交往无一不是在一个集体中间。所以,搞好所有团队成员的人际关系,对于提高整体团队的水平和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思想和能力并存,要求从业人员达到行业的最高标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又红又专,我们的事业既是要求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又要求培养出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这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5、创新、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项事业和一个团队长久不衰和不断提高的关键。
(二)大数据管理和应用
1、MMA训练计划的制定依靠数据支撑而不仅仅是经验,对于平时训练数据的采集是他们的重点;
2、对于运动员身体成分、运动生理、训练负荷、质量分析、营养补充、医疗、恢复都采取储存空间和基础分析,从而制作各个运动员的分析模型,利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分析监控数据做出最好的训练安排。
3、每一个高效的计划和安排都是从最简单,但是最有策略的性的问题开始。比如:体重、营内和营外。
4、MMA提出,如果不能帮助你的运动员成功,那么监控就没有意义。
5、监控分为:长期(月)中期(周)短期(天)。在对训练的压力反应监控、训练个人监控、过度训练和伤病监控、训练准备程度监控、身体心理适应监控、训练负荷监控等方面。最后总结为,被测量监控才能被管理。
(三)技术和素质的关系
在技巧VS身体素质上,MMA的结论是:在综合性的运动中,有更好技术的运动员会有更大可能性表现更好。
(四)重视影响成功因素的研究
MMA总结影响结果的原因:一是不明原因的表现不佳;二是过度训练;三是疾病和损伤,四是缺乏恢复。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释是:缺乏基于客观生理反馈的定制日常计划;低效的准备过程导致高的生理成本;缺乏关于成败的关键因素。
提出的解决办法为:对运动员的生理状态进行定制的日常评估;通过全面分析准备过程的所有组成部分,确定影响运动员成功的关键,为赛前、赛中和赛后恢复期制定个人的培训和恢复方法。
其目标是:保持高水平,同时避免损伤、过度训练和其它负面影响,最终赢得比赛。
三、UFC(MMA)与中国摔跤传统训练理念对比
(一) 中国传统训练理念
1、要求运动员去“适应训练体系”;
2、大锅饭式的团队训练;
3、传统周期性训练安排;
4、忽视个体的生理适应能力;
5、传统的训练方式和手段;
6、有限的挖掘运动员潜能;
7、运动表现训练是孤立的。
(二) UFC(MMA)训练理念
1、训练系统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
2、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训练计划;
3、通过客观观测数据,聚焦运动员提高的个别问题;
4、个性化训练方案;
5、通过训练转化为专项比赛能力为导向的训练方针;
6、根据运动员当前状态设置周期训练安排;
7、交叉学科服务。
从以上各自的七个方面的对比不难看出,UFC(MMA)高水平运动表现训练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测试结果指导),方法具体实用,最终体现训练为比赛服务的理念,同时将各学科的交叉服务于运动训练,以保证训练效果,缩短成绩提高周期,较快的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对中国摔跤项目(主要是指中国式摔跤)基本上还是师傅带徒弟,训练理念陈旧,训练安排随意,训练方法简单,训练手段呆板,忽视个性化,缺乏针对性的盲目训练。其结果是千篇一律,耗费资源,收效甚微和高额代价。
总之,运动训练是一门科学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严禁细致的工作,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竞技体育的训练只有跳出自身的圈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转变训练理念和模式,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在辩证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补齐短板。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利于不败之地,这是当前中国摔跤业内人士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UFC(MMA)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