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篇关于备战全运会工作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2017-04-27 12:55:12)关于备战全运会工作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王彦会
一、 备战全运会的战略和战术关系
二、全运会战略部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三、 对于备战全运会工作的一点认识。
2、全运会金牌的取得都有哪些因素。如果认为全运会夺取金牌仅仅是教练员、运动员的事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特别是打点记分项目,比如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跳水、体操等)全运会金牌不同于平时的全国比赛,其背后隐藏错综复杂的关系。首相运动员要具备夺金的实力,能够在正常情况下不出意外而夺金。第二圈内人的认可,包括上级领导、裁判和同行。第三,对手的强弱,(这个强弱不仅仅是指运动员实力,举例:你面对的是东道主,是举办单位势在必夺的金牌,那么你想夺金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在确定夺金目标的开始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伦敦奥运会我省跆拳道运动员侯玉琢决赛对手就是英国本土选手,显而易见金牌的归属已经明显,如果还是按照常规的战术进行比赛定输无疑。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出奇制胜,不按常规出牌,或许还有一丝获胜的希望。
3、做好全运会决赛备战工作预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动员参加比赛一个重要条件是“竞技状态”,竞技状态的形成是有意识的、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和调整的结果。所以,做好赛前训练预案是调整形成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关键。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赛前训练预案的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对于决赛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的预判,也是保证比赛成功的关键。一场比赛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运动员自己水平发挥,其次教练员的临场指导,裁判员的公正执裁,观众和啦啦队的助威,不可预测问题的出现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赛的胜负。对于这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解决的预案,会做到果断处理,临危不惧,临场不乱。
记得有一年跆拳道比赛的一个场面,我队一名队员马上准备上场比赛了。不想,场上出现争执,一方教练提出申诉。按照常理时间不会很长,但是这场申诉足足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的队员在等待中睡着了。等到通知我们上场比赛时队员还在睡意当中,上场迷迷糊糊就输了。这就是教练对于临时出现的问题没能解决好,致使一场本该获胜的比赛输掉了。
(3)对于双方实力强弱的理解。比赛就是对比赛双方实力的检验,但是往往有很多惯性思维,比赛时往往会出现比赛没开始就已经输了信心的情况。主要是认为对手是去年的冠军或前几名,自己水平不如对方。殊不知,去年并不代表今年,今年的结果要到比赛结束后才见分晓。
比赛不同于训练,训练是为比赛做准备,比赛是对训练效果的检验。但是仅仅这样理解就太简单了。比赛是在特殊环境,特使时间,特殊地点进行的。它受到场地限制(场内得分有效,出界无效)时间的限制(时间内有效,倒时无效)裁判的制约。所以在比赛规定的时间内我通过技术、战术和智慧的发挥战胜对手就是胜利,至于平时训练你能赢我那都不算。
我经常对运动员讲,比赛时要“看着时间打,看着比分打,看着场地打,看着裁判打、看着自己的教练打。有劲装没劲,没劲装有劲,不管我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获胜就行”。不能简单的强调打出威风、打出士气,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威风和士气一点用也没有。比赛过程就是斗智斗勇,耍奸不耍赖,只要在规则允许下不管采用什么手段获胜是最终目的。
(4)竞赛规则变化带来的思考:
不同项目的规则变化带来技术训练、战术安排以及临场指挥的革命性变化。教练员、运动员对于新规则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是打好比赛的关键,第十三届全运会很多项目竞赛规则发生变化。
例如跆拳道项目:
一是对于犯规、出界、倒地和连续后退三次的表现裁判员必须给予处罚,没有以前可判可不判(由此减少裁判主管因素)。一方受到处罚对方得一分,第一次预赛中很多队员都是因为受到处罚而失败。为此,减少自己犯规,迫使对手犯规是增加得分的一个环节。
二是电子记分特点明显,原来看似正规和有力度的动作(比如横踢技术),反而不好上分,一些上分看似莫名其妙,但是,其中有它的内在规律。所以教练员、运动员要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建议在平时训练中穿戴电子护具,以感受和观察得分规律,为培养得分技术提供参考。
三是新规则规定,一个技术的最高得分为四分,(击头和裁判追加)如果比赛中分数差距拉不开的话,比赛胜负很难预测,反败为胜机率很大。一些得分差距不大的场面随时都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我队49公斤级运动员第一场比赛对阵一名老将,整场比赛我们都是处在被动输分的情况下,在最后不到五秒钟时使用一个击头动作,得到三分最后反败为胜。这场胜利一是教练员及时调整战术,二是运动员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所致。
四是新的规则实施后出现高得分的场次非常多。原来一场比赛出现10分以上的情况极少,现在最高得分可以到30多比40多。充分说明新规则的特点之一就是鼓励积极进攻。主动进攻、连续进攻、立体化进攻,多出腿,多变化是获取得分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大强度连续进攻的意识和能力(体能)是保证比赛胜利的关键。
摔跤项目特点:
这次预赛我只看了古典式摔跤。现在古典式摔跤使用站立技术将对手直接摔成危险状态可以得四分,即便是摔成胸腹着地也得两分,这样就显示出站立技术的重要性。而不像以前,站立摔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基本上靠跪撑摔决定胜负。
从预赛的情况看,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规则改变后带来的变化适应程度有些慢,大部分队员站立技术较差,站立摔基本上没有动作,站立得分很少,这样在比赛中显得有些被动。新规则规定跪撑进攻时可以连续滚桥,不论进攻运动员是否双肩滚动或是对手双臂支撑,均可得两分,连续四个滚桥就可以淘汰对方。而我们这种连续进攻能力亟待提高。另外,在比赛结束出现平局得情况下如何判定胜负的标准把握不准,致使对于出现平局情况时的战术安排不合理。从而失去宝贵的机会。
这些规则上的变化给今后训练提出新的思路,作为摔跤教练特别是古典式应该在加强站立攻防反技术,提高站立得分能力,加强连续滚桥意识和得分的能力方面强化训练。
(5)教练员临场指挥的艺术
一场比赛(双人同场对抗项目)既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教练员指挥艺术的检验。
第二、教练和队员的默契配合和相互的新任是长期训练过程中培养的习惯在比赛场上的体现。我们理解竞技体育比赛的含义,不能仅仅看作是比赛的一个表面。实际上,比赛是运动训练效果和质量在比赛场上集中的体现。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长期训练中形成的某些习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往往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练员是运动员比赛场上的定海神针,教练员的情绪,教练员的鼓励,教练员的期待是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支柱和动力。教练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鼓励,一句呐喊会给运动员的信心极大的鼓舞,是运动员最后战胜对手的一支强心剂,比赛的胜利来自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共同奋斗。
第三、教练员如何处理好和裁判员的关系以及对于裁判错误判罚的挑战等问题。这几年,为了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在许多竞赛项目规则的修改上增加一条“教练员临场申诉”,这样给了教练员在比赛中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教练员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如何使得自己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确实还需要斟酌。比如:摔跤项目允许教练员在比赛进行中对裁判判罚不满意时可以提出申诉。但是,如果裁判认为教练申诉正确时可以改判,并且允许教练员继续申诉,如果裁判认为教练申诉错误,不但维持原判,还要给对方增加一分,以示惩罚,而且本场比赛不允许你再次提出异议。
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中场申诉机会,为运动员创造有力战机,是教练员把握申诉时机的关键。从正常情况看,一个判罚如果是可左可右的情况,如果裁判已经宣判结果是不可能改变的,换句话说即使你正确的比重比较大,裁判员一般情况下为了维护裁判的权威性也是不会改判的,除非裁判的错误非常明显。作为一名教练员应该清楚的把握机会,不出手则罢,出手必赢。
当然,如果是另有企图,比如为了打乱对方的比赛节奏,或者是为了是自己运动员得到休息的机会,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要把握利害关系,不能因小失大。
第四、教练员对于失败运动员的鼓励
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如何对待比赛失利的运动员是关系到运动员健康成长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运动员丰富的比赛经验大多来自于失败的教训,能否客观看待运动员的失败,认真仔细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是教练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有些教练忽视或者不重视比赛失利的总结,这些恰恰是造成工作失误的一个重要方面。
帮助比赛失利运动员总结有时比取得一场胜利还要重要。如何去总结,去分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但诚恳、客观、实事求是前提,找出问题,树立信心是最终的目标。
四、 全运会的比赛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啰啰嗦嗦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上。总之,全运会的比赛真的不同于一般的全国比赛。还是前面谈到的一要有实力,二要精心准备,三要全盘考虑,四要有运气,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写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