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百九十一篇关于备战全运会工作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2017-04-27 12:55:12)

关于备战全运会工作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王彦会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决赛即将在海滨城市天津拉开战幕。各省体育健儿厉兵秣马、精心准备,大家期望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去,争取最优异的成绩报答家乡父老的培养和厚爱。

    本人从事竞技体育一生,虽然已经退休闲居,但是,对于四年一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全运会比赛依然是割舍不下。前不久,在领导的安排下,我分别赶赴西安和涪陵参观古典式摔跤和跆拳道项目第十三届全运会第一次预赛。身临其境,感慨颇深。多年来从教的经历和对项目的挚爱,迫使我再一次打开电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谈一谈对全运会备战工作的一点认识和思考,期望为领导的决策和运动员、教练员比赛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我是从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开始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直到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后退休,历经整整十届四十多年。从开始当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第三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52公斤级冠军,到担任教练员培养出全运会冠军,最后担任河北省体育局摔跤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连续夺得第九(2001年)、第十(2005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2009年)河北省代表团首枚金牌的辉煌业绩,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对于全运会的感受用一句话来形容“想说爱你不容易”。对于四年一届国内级别最高、社会关注度最强的体育比赛,无论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其残酷性、排他性和不可预见性都毫不过分和夸张。

    曾记得多少教练员、运动员信心满满,最终无功而返,多少领导满怀期望最后失望感叹。夺得金牌,众人欢呼,而当事者却泪流满面。殊不知这些成绩的背后包含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又有多少人为之无私奉献。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甘于寂寞、刻苦训练,到决赛场上的精心准备、顽强拼搏。从完善自身、分析对手,从赛场内到赛场外。无一不是惊险刺激,曲折多变。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这句话用来形容全运会比赛却不十分恰当。全运会的比赛则是“准备充分未必收获,稍有不足肯定失败”。竞技体育只有一个第一,你成功别人失败,没有调和余地,没有共享和双赢,用天上不会掉馅饼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决赛前,我曾经在河北省摔拳跆中心备战全运会决赛动员大会上提出:“以战胜一切对手为最终目的的决赛指导思想”就是我们决赛夺取胜利的关键。摔拳跆中心在第九、第十两届全运会上连续夺得古典式摔跤97公斤级冠军,赛后有些人归其为偶然。殊不知在这偶然当中蕴含着多少未雨绸缪、精心准备、顽强拼搏、体现着教练员、运动员势在必夺的信心,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实则是因果关系的必然。

    生与斯、长与斯。河北是我的故乡,河北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借此机会,我将从自己一生收获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仔细观察、认真梳理、客观总结。谈经验、谈教训、谈认识、谈见解,为运动队打好比赛献计献策。

一、 备战全运会的战略和战术关系

    全运会是周期性运动会,战略规划和既定目标实现是其主要特点。是备战团队的整体推进和作战,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战略是对事物发展进行全局性、规律性的谋划和决断。而全运战略则是把总体目标和如何实现的战术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的研究,是对一个省市竞技体育全面性、决策性的谋划,是全运战略目标、步骤、措施的高度概括。正确的指导思想、合理的战略目标、有效的措施办法、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干事平台以及各环节合理的战术安排,是实现全运战略部署的关键。

    全运战略是宏观的统筹谋划,战术则是具体项目、具体比赛的有的放矢。从实现目标任务角度来看,做好长期战略与日常战术的统一;备战战略与决战战术的有效统一;代表团决策和各中心及教练员、运动员执行的协调统一,这都是能否“最优化”打好全运会的基本条件。

二、全运会战略部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考虑长远不足以做好当前。这也许是竞技体育工作的特点、特性和规律。

    记得有一年全运会决赛前,省体委(当时还没有改称省体育局)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当我们汇报到对下一届训练工作思路时,一位领导说:“我不关心下一届,我只关心这一届”,我当时无语。还记得2005年迁安九江集团老总赵玉乔找到我,提出自己组一个拳击队(当时的想法是要男子拳击)参加比赛。我考虑男子拳击当时交给一个企业的可能性不大,随提出请他组建河北女子拳击队的想法。当我把这个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一个领导说:“彦会,你不要瞎闹,女子拳击不是奥运会项目,你还是集中精力抓全运会”我当时愕然。为了不失时机,我采取多种办法,自己决定先搞起来再说。河北省女子拳击队就是仅仅比其它省市早搞了一到两年,加上企业创办运动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的优势,赵玉乔总经理的胆识和谋略,我省女子拳击项目才能有今天辉煌的成绩,才能在2013年全运会为河北省代表团夺得最后一枚金牌,才能在2016年奥运会上夺得河北仅有的一枚银牌。

三、 对于备战全运会工作的一点认识。

    1、全运会比赛比什么?第一比实力,实力来自于日常训练的付出和积累;第二、比士气,士气来自于参赛队员对比赛胜利的渴望与信心;第三比准备,准备工作需要细致的计划安排和执行的高度责任心。

    记得十运会在南京举行,摔跤比赛则是安排在江宁区。赛前我们组成一个考察小组到赛区进行实地考察。对比赛地点的气候、交通、饮食、环境,甚至比赛场馆到驻地的时间距离,比赛场地的安排摆放,啦啦队的住宿全部落实到位,所以在全运会首金的争夺战中我们做到心中有数。

2、全运会金牌的取得都有哪些因素。如果认为全运会夺取金牌仅仅是教练员、运动员的事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特别是打点记分项目,比如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跳水、体操等)全运会金牌不同于平时的全国比赛,其背后隐藏错综复杂的关系。首相运动员要具备夺金的实力,能够在正常情况下不出意外而夺金。第二圈内人的认可,包括上级领导、裁判和同行。第三,对手的强弱,(这个强弱不仅仅是指运动员实力,举例:你面对的是东道主,是举办单位势在必夺的金牌,那么你想夺金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在确定夺金目标的开始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伦敦奥运会我省跆拳道运动员侯玉琢决赛对手就是英国本土选手,显而易见金牌的归属已经明显,如果还是按照常规的战术进行比赛定输无疑。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出奇制胜,不按常规出牌,或许还有一丝获胜的希望。

3、做好全运会决赛备战工作预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动员参加比赛一个重要条件是“竞技状态”,竞技状态的形成是有意识的、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和调整的结果。所以,做好赛前训练预案是调整形成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关键。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参加比赛,赛前训练预案的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对于决赛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的预判,也是保证比赛成功的关键。一场比赛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运动员自己水平发挥,其次教练员的临场指导,裁判员的公正执裁,观众和啦啦队的助威,不可预测问题的出现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赛的胜负。对于这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解决的预案,会做到果断处理,临危不惧,临场不乱。

记得有一年跆拳道比赛的一个场面,我队一名队员马上准备上场比赛了。不想,场上出现争执,一方教练提出申诉。按照常理时间不会很长,但是这场申诉足足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的队员在等待中睡着了。等到通知我们上场比赛时队员还在睡意当中,上场迷迷糊糊就输了。这就是教练对于临时出现的问题没能解决好,致使一场本该获胜的比赛输掉了。

(3)对于双方实力强弱的理解。比赛就是对比赛双方实力的检验,但是往往有很多惯性思维,比赛时往往会出现比赛没开始就已经输了信心的情况。主要是认为对手是去年的冠军或前几名,自己水平不如对方。殊不知,去年并不代表今年,今年的结果要到比赛结束后才见分晓。

比赛不同于训练,训练是为比赛做准备,比赛是对训练效果的检验。但是仅仅这样理解就太简单了。比赛是在特殊环境,特使时间,特殊地点进行的。它受到场地限制(场内得分有效,出界无效)时间的限制(时间内有效,倒时无效)裁判的制约。所以在比赛规定的时间内我通过技术、战术和智慧的发挥战胜对手就是胜利,至于平时训练你能赢我那都不算。

我经常对运动员讲,比赛时要“看着时间打,看着比分打,看着场地打,看着裁判打、看着自己的教练打。有劲装没劲,没劲装有劲,不管我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获胜就行”。不能简单的强调打出威风、打出士气,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威风和士气一点用也没有。比赛过程就是斗智斗勇,耍奸不耍赖,只要在规则允许下不管采用什么手段获胜是最终目的。

(4)竞赛规则变化带来的思考:

    竞赛规则是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的指南,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竞赛规则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才能在训练中把握方向,才能在比赛中利用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战术,了解规则修改的意义和目的,把握规则引领的方向,利用规则在某些地方的漏洞(或者叫不完善)采取相应的战术指导比赛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同项目的规则变化带来技术训练、战术安排以及临场指挥的革命性变化。教练员、运动员对于新规则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是打好比赛的关键,第十三届全运会很多项目竞赛规则发生变化。

例如跆拳道项目:

一是对于犯规、出界、倒地和连续后退三次的表现裁判员必须给予处罚,没有以前可判可不判(由此减少裁判主管因素)。一方受到处罚对方得一分,第一次预赛中很多队员都是因为受到处罚而失败。为此,减少自己犯规,迫使对手犯规是增加得分的一个环节。

二是电子记分特点明显,原来看似正规和有力度的动作(比如横踢技术),反而不好上分,一些上分看似莫名其妙,但是,其中有它的内在规律。所以教练员、运动员要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建议在平时训练中穿戴电子护具,以感受和观察得分规律,为培养得分技术提供参考。

三是新规则规定,一个技术的最高得分为四分,(击头和裁判追加)如果比赛中分数差距拉不开的话,比赛胜负很难预测,反败为胜机率很大。一些得分差距不大的场面随时都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我队49公斤级运动员第一场比赛对阵一名老将,整场比赛我们都是处在被动输分的情况下,在最后不到五秒钟时使用一个击头动作,得到三分最后反败为胜。这场胜利一是教练员及时调整战术,二是运动员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所致。

四是新的规则实施后出现高得分的场次非常多。原来一场比赛出现10分以上的情况极少,现在最高得分可以到30多比40多。充分说明新规则的特点之一就是鼓励积极进攻。主动进攻、连续进攻、立体化进攻,多出腿,多变化是获取得分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大强度连续进攻的意识和能力(体能)是保证比赛胜利的关键。

摔跤项目特点:

这次预赛我只看了古典式摔跤。现在古典式摔跤使用站立技术将对手直接摔成危险状态可以得四分,即便是摔成胸腹着地也得两分,这样就显示出站立技术的重要性。而不像以前,站立摔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基本上靠跪撑摔决定胜负。

从预赛的情况看,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规则改变后带来的变化适应程度有些慢,大部分队员站立技术较差,站立摔基本上没有动作,站立得分很少,这样在比赛中显得有些被动。新规则规定跪撑进攻时可以连续滚桥,不论进攻运动员是否双肩滚动或是对手双臂支撑,均可得两分,连续四个滚桥就可以淘汰对方。而我们这种连续进攻能力亟待提高。另外,在比赛结束出现平局得情况下如何判定胜负的标准把握不准,致使对于出现平局情况时的战术安排不合理。从而失去宝贵的机会。

这些规则上的变化给今后训练提出新的思路,作为摔跤教练特别是古典式应该在加强站立攻防反技术,提高站立得分能力,加强连续滚桥意识和得分的能力方面强化训练。

(5)教练员临场指挥的艺术

一场比赛(双人同场对抗项目)既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教练员指挥艺术的检验。

    第一、教练员比赛场上的指挥应该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首先是对将要发生比赛情况的一种预测,是对比赛双方实力的客观分析,是对比赛战术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对突发情况的果断、正确的处理。教练员指挥的依据是对本项目竞赛规则的充分理解和运用自如,是对对手特点和不足的掌握。一场比赛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的是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核心。教练员能否熟悉、把握和利用规则,恰如其分的以及及时准确的对运动员进行指挥和提醒,是运动员把握战局和扭转不利因素的关键。

第二、教练和队员的默契配合和相互的新任是长期训练过程中培养的习惯在比赛场上的体现。我们理解竞技体育比赛的含义,不能仅仅看作是比赛的一个表面。实际上,比赛是运动训练效果和质量在比赛场上集中的体现。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长期训练中形成的某些习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往往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练员是运动员比赛场上的定海神针,教练员的情绪,教练员的鼓励,教练员的期待是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支柱和动力。教练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鼓励,一句呐喊会给运动员的信心极大的鼓舞,是运动员最后战胜对手的一支强心剂,比赛的胜利来自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共同奋斗。

第三、教练员如何处理好和裁判员的关系以及对于裁判错误判罚的挑战等问题。这几年,为了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在许多竞赛项目规则的修改上增加一条“教练员临场申诉”,这样给了教练员在比赛中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教练员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如何使得自己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确实还需要斟酌。比如:摔跤项目允许教练员在比赛进行中对裁判判罚不满意时可以提出申诉。但是,如果裁判认为教练申诉正确时可以改判,并且允许教练员继续申诉,如果裁判认为教练申诉错误,不但维持原判,还要给对方增加一分,以示惩罚,而且本场比赛不允许你再次提出异议。

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中场申诉机会,为运动员创造有力战机,是教练员把握申诉时机的关键。从正常情况看,一个判罚如果是可左可右的情况,如果裁判已经宣判结果是不可能改变的,换句话说即使你正确的比重比较大,裁判员一般情况下为了维护裁判的权威性也是不会改判的,除非裁判的错误非常明显。作为一名教练员应该清楚的把握机会,不出手则罢,出手必赢。

当然,如果是另有企图,比如为了打乱对方的比赛节奏,或者是为了是自己运动员得到休息的机会,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要把握利害关系,不能因小失大。

第四、教练员对于失败运动员的鼓励

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如何对待比赛失利的运动员是关系到运动员健康成长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运动员丰富的比赛经验大多来自于失败的教训,能否客观看待运动员的失败,认真仔细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是教练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有些教练忽视或者不重视比赛失利的总结,这些恰恰是造成工作失误的一个重要方面。

帮助比赛失利运动员总结有时比取得一场胜利还要重要。如何去总结,去分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但诚恳、客观、实事求是前提,找出问题,树立信心是最终的目标。

四、 全运会的比赛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很多人把全运会的比赛称之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记得有一次比赛前夕,我们一个项目的教练员提出要带领队员到五台山进香,我当时很不理解。 运动水平的高低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和烧香拜佛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有人给我说,去年上半年比赛打得好就是因为到庙里烧香拜佛的原因,下半年没去所以没有打好。最后我想,随他去吧,既然他们信这一套,就算作为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吧。

    谈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想,首先要把谋事在人放在前面,既然“事在人为”就要把人该做的事做好,把人的事谋好,那样老天才会给你成事。否则,没有谋事在人,如何又有成事在天呢?就像“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才会感动上帝,派两个神仙下凡把山搬走了。

    记得有一年国家摔跤队备战奥运会,教练员把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罗列了一百多条,提出一百多个“怎么办”。比如到赛区后,吃不好怎们办?睡不好怎么办?先赢分怎们办?先输分怎们办?裁判不利怎们办等等。把可能影响比赛成绩的各种因素都考虑到,而且都拿出解决的预案。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做到心中有数。

啰啰嗦嗦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上。总之,全运会的比赛真的不同于一般的全国比赛。还是前面谈到的一要有实力,二要精心准备,三要全盘考虑,四要有运气,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祝愿所有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勤于动脑,敢于胜利的运动员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了就不后悔。我们不仅重视结果,同样重视过程,因为那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和经验。 仅将本篇献给那些长年战斗在训练比赛第一线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

写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前。

                           2017年4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