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篇 身体训练中的力量训练
(2014-11-23 03:40:07)
标签:
体育杂谈 |
一、力量素质训练
(一)什么是力量素质
阻力包括两个方面:
1、外部阻力。包括物体的重量、摩擦力、空气的阻力等。
2、内部的阻力。指肌体内部的阻力,如肌肉繁缛粘滞性、各肌肉间的用力的对抗性等。
在训练中我们除了考虑外部阻力外,还应研究内部阻力。因为在发展各种素质时,内部阻力在起一定的作用。
(二)力量的种类
力量包括: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绝对力量是指在不考虑运动员体重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力量。
相对力量是指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力量。
速度力量是指在很短时间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力量耐力是指长时间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三)影响力量素质的基础
力量素质取决于肌肉收缩能力,而肌肉收缩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取决于肌肉纤维类型和所占的比例。
肌肉纤维类型通常分为:红肌、白肌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肌。
研究证明:力量素质主要是由白肌纤维决定的。
一般来说,白肌纤维收缩所用的时间短,产生的张力大,缺点是容易疲劳。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能量代谢的特点上是不同的。
2、取决于肌肉的横断面面积
3、取决于肌肉内协调功能的改善
4、取决于有氧代谢的改善
(四)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在实际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运动项目、对象特点把各种不同的因素加以组合就可以设计出所需要的不同的训练方法,设计出合理的训练方案。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训练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在动态下进行的所以我在下面所提出的数据只是大致的要求,是一些模糊数据。
1、绝对力量
强度的确定:
力量训练强度往往用本人最大负荷的百分数来表示
强度大可刺激肌肉,特别是深层次肌肉,使其产生更多的超量恢复。在一定范围内,有机体受的刺激越深,所消耗的能量物质越多,从而产生的超量恢复越多。
一般来说,强度在60-75或用本人最大力量的2/3左右的力量进行训练,会取得良好效果。其好处是,可以减少心理负担;防止外伤,保证练习的次数个组数。
在用此强度训练时应注意两点:
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的确定:
练习组数的确定:应以最后一组不降低练习次数为准则。
间歇时间的确定:训练是由负荷与恢复两个过程组成的。负荷是主要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一般来说力量训练的恢复时间要长一些,这可能与蛋白质恢复时间晚有关。恢复时间的长短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与强度和运动员的恢复能力有关。
练习动作的要求:
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有:静力训练法;动力训练法;等动练习法。
静力练习法增长力量较快,但易疲劳。
采用静力训练法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动力练习比静力练习的效果要差一些,但肌肉不易疲劳。
等动练习一般采用特制的等动练习器进行的。这种练习法会使肌肉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都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并兼有静力和动力练习的优点,所以对提高力量是很有效的。
2、相对力量
这里设想三个方案:
第一负荷强度小,重复次数多。这种强度的刺激,肌肉的张力和紧张性低,不可能产生更多的超量恢复,不利于力量的增长。
第二强度中等,重复次数中等,这种强度刺激,导致运动员的肌肉和力量同时增长。
第三强度大,重复次数少,这种强度刺激会使运动员肌体参加“运动单位”增多并使其同步化。更为重要的是使神经冲动的频率增大。一般来说,负荷强度在80%以上时神经系统的每个运动单位冲动频率增大,因此这种方法无疑可以增加运动员的相对力量。
3、速度力量训练
影响速度力量的主要因素是力量和速度。如果运动员的力量大,速度快,他所表现的速度力量就越大。
通过三种形式进行训练第一,提高力量来提高速度力量;第二,提高速度来提高速度力量;第三,提高速度力量来提高速度力量。当运动员达到一定训练水平时。通过力量来提高速度力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发展力量比发展速度容易的多。在速度力量训练中大多采用超等长练习。训练方法有:跳深、蛙跳、长距离的单腿、双腿跳等。
4、力量耐力训练
(五)力量练习的基本要求
1、根据训练的任务、项目、要求正确的选择练习手段.
2、应该有效地利用长肌纤维的机械效率。
3、在力量练习中,应贯彻渐进性和分期化的原则,循序渐进。
4、处理好负荷和恢复的关系。
5、力量练习应与其它素质,尤其是耐力和柔韧相结合进行。
6、力量练习要注意适宜的温度。
7、力量训练要与专项技术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