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后感,回味,反思(1)

(2013-02-24 15:11:51)
标签:

音乐

读书

分类: 音乐
我的博名即键盘上的反思,取自一本采访录,由戴维.杜巴亲自采访,编辑和整理的一本谈艺录,里面囊括如泰斗级人物阿劳,老派的阿什肯纳吉和范.克莱本; 充满传奇色彩的格林.古尔德;以及新生派的基辛等人的面对面访谈。这些名字要么如雷贯耳,要么如天空中最明亮的银星般让人仰视。

“献给玛格丽特.穆瑟,并纪念我的父母,
     西尔维亚和山福德.杜巴.
是他们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给我买了一台钢琴"

戴维.杜巴,其本人就是一位令人惊叹的艺术家,集钢琴演奏和美术于一身,整本书里大部分的被采访者,都由戴维本人亲自捉笔,为其加上一副人物肖像速写,传韵传神。

第一版的序言,引用很多大演奏家的肺腑之言,朴实无华。就算不是学音乐的人,再仔细读完这些话后,也应有所启发。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听了哈里.考夫曼的钢琴独奏会后写道:“我写一部书花了6年,您大概花了40年,才能以你的神经,肌肉,记忆力和技巧等等为我配置出昨晚的美肴。。。。”

----法国钢琴家弗朗西斯.普朗泰曾说“每天练琴8小时,练了75年,这就是我”

----弗拉基米尔.德.帕赫曼:“我弹肖邦美妙的《G大调小夜曲》,那些连奏弹的三度听上去很简单!唉,怎么对你说呢,我练了多少年才有那些三度。人的头脑很奇怪,自有一套驾驭手指动作的办法;而要练好一部巨著,能够随时随地得心应手地演奏它,所下的功夫远非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所能设想。”


我自己也常被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着,比如当有人问起来:每天重复性的练琴,都是一样的作品,多枯燥啊,你怎么能继续的下去呢?”其实想想,这样的问话,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当人只能看到一件事情的表面,就如同只听到对一件事情描述的一面之词一样,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演奏者一次又一次在手上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制造出相同的乐音,的确,正如上文所提“。。。远非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所能设想”。

一台钢琴,如果没有音响,演奏者所做的一切事情,其实和体育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所从事的事情,几乎没有差别。但正是因为,乐器是表现音乐的一种重要工具,只要是要表现音乐,只要不是用清唱的形式来表现,那么,乐器的使用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

演奏乐器的人,需要依靠耳朵来审查声音,尤其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通过一次次对声音的不满意,从而改变动作,大改小改,直到身体力量的分配和手臂肌肉的使用能完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悦耳的声音,情感才能被由衷并自然地表露出来。

如果说对着一台木质的钢琴,就像工厂里震耳欲聋的机器一样,每天都使其发出一样频率的声音,让自己和听者的身心都麻木掉。这样的重复也能称之为是练琴的话,倒还不如真的去打沙发,弹棉花,起码制造出来的东西还能是产生一定使用价值的。

真正的练琴,是演奏者一次又一次反复试验声音,匹配动作,再对其进行实践和修改,这样的试验和实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声音的变化,动作的娴熟以及情感的释放,就好像斗转星移那样不易察觉,却又在一点一滴中发生着变化。没有持之以恒的心,就永远无法等到答案最终揭晓的那一日。

在规则中享受自由,在自由里运用规则,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