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课堂片段实录及课后反思
(2013-11-07 22:59:50)
标签:
总结性资料 |
分类: 案例研究 |
《分数与除法》课堂片段实录及课后反思
师: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前面又学习了分数的再认识,谁能说一说分数是一个怎样的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沉默。
师:谁能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
卜亚腾:比如说1/4,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4。
师:用具体的分数来说明分数的意义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那么,我们写一个分数时,一般先写什么呢?
生:分数线。
师:不错,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分。
师:是的,分数中用到了“平均分”,除此外,还有什么地方也用到了“平均分”?
生:除法。
师:很好,分数和除法中都用到了“平均分”,那么,谁知道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在沉默中思考。
师:不知道也没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先来看几个问题。
师出示问题:
1、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
生1:0.5块。
生2:1/2块。
师:怎样列式?
生:1÷2= 1/2(块).
师: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生:1÷4= 1/4(块).
师: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大多数学生:7÷3 = 2又1/3(块).
师板书算式后问:谁还有什么疑问?
韩逸飞:为什么是2又1/3,不是7/3?
师:还有吗?
程国伟:为什么是2又1/3?
师:谁知道?
卜亚腾:7除以3商2余1,......
师:还是写在黑板上吧,大家能看得更明白!
卜亚腾板书:7÷3 = 2(块)......1(块)
所以每人分到2又1/3块。
师:7/3 怎么解释?
朱瑞文:7/3 = 2又1/3。
师:能理解吗?
生似乎在思考。
师:有没有办法帮大家理解?
生:画图。
师:如何画?先画什么?
生:先画3个单位“1”。
师板书图:
7/3 = 2又1/3
1÷2 =
1/2
7÷3 =
7/3
仔细观察,说一说被除数、除数与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非零自然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被除数就是分数的分子,除数就是分数的分母。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试一试。让学生总结得出:
被除数 ÷ 除数 =
......
在这节课里,我的初衷是学生会做的,我不做;学生会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来解决。尽量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知道怎样做的学着能表达会展示;不会做的先学会倾听、理解。通过学生不断地辩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地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建模目的。纵观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有了前面“分饼”的基础,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出商(平均每人分得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商是真分数、假分数或带分数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从除法说起,让学生真正理解。在学分数之前,我们所学的除法商是整数(不为零)或商有余数,对于商可以用分数表示是没有概念的,但已经知道商可以用小数表示;学过分数再认识之后,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了,学生知道商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吗?课堂上应该有这样一个让学生思考的环节!我的想法是,当平均分得的结果是整数(不为0)时,商用整数表示;如果还有剩余,商既可以用带余数的商表示,也可以用带分数表示,两者虽然表示的方法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各有各的优越性,使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是形式不同,联系是余数再次平均分后就会得到一个真分数,而整数和真分数和在一起就成了带分数。这时候再适时引出商是小数与其它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真正地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