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2012-09-16 22:18:08)
标签:

教学资料

分类: 学案汇编2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10级)高二Ⅱ部语文组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欣赏文章风格。

一、写作背景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并身体力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改造社会为己任,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增多,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加强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二、分类梳理

1.通假字。

(1)既然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早缫绪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           今义: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           今义: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           今义:

 

(4)其欲舒              古义:           今义:

 

(5)不复顾              古义:           今义:

 

(6)若甚              古义:           今义:

 

(7)而幼孩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4.词类活用。

(1)我固当:                       (2)其肤以验其生枯:

(3)驼种树:                       (4)而木之性以离矣:

(5)则其天者而其性得矣:           (6)非有能早而之也:

5.文言句式。

(1)故不我若也。          )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6.翻译下列句子。

(1)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本赏析

1.本文刻画人物,注意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试结合下列例子,作简要分析。

(1)外貌描写“隆然伏行”

答:(1)描写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

(2)语言描写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答:①仅用几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语精而意丰,使郭橐驼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记述人物语言,庄谐杂出,表现出了生动的橐驼形象。

(3)正、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侧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也为下文揭示中心作了有力的铺垫。

2.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形式,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

四、自读指导

、中心主旨

这篇寓言兼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理百姓同种树一样,不能过多地约束限制,要给人民以自由生存发展的空间。政令过多、过繁、过细,看起来好像是关心爱护百姓,实则是百姓的灾祸。文中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写作特色

1.对比和映衬的手法。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2.婉约而多讽。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4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结构思路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

五、随堂练习(、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驼(tuó) 病(lǚ) 移(xǐ)    B.(shì)    (zī)  (fán)

C.曲(quán)  (xù)  (sāo)      D.鸡(shǐ)  (lǚ)  飧饔(sūn yō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滋长)也  (大凡)植木之(方法),其(根)欲舒

B.其(种植)也若子,其(放)也若弃根拳而土(更换),若不(过分)焉则不及

C.甚者,爪其肤以(检验)其(活着)枯,摇其(树干)以观其疏密

   虽曰(担忧)之,其实(把……当成了仇敌)之

D.见(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爱)焉,而(终于)以祸

   (记)其事以为官戒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硕茂,早实以蕃)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D.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既然已,勿动勿虑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5.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私见张良,具告

A.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B.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

C.爪其肤验其生枯                     D.而木之性日离矣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6~8题。

6.下列句子中“以为”的意思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C.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D.必长安君质,兵乃出

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

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8.如果把郭橐驼种树的道理运用到教育少年儿童上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要抓好关键环节,又要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

B.既要关怀身体成长,又要关心思想成长,不能放任自流。

C.既要搞好家庭教育,又要做好学校教育,不要只重视一面。

D.既要教会做事,又要教会做人,不要急功近利。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唐)柳宗元的《蝜蝂,完成9~12题。

者,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贪取滋甚,近于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小虫也 善:喜爱                 B.及其而踬也  怠:疏忽大意

C.物因不散  积:积累                 D.以近于坠  危:危险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②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①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④以近于危坠(③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种树郭橐驼传(学案)蝂背负很多东西仍然不满足,即使为它取去重物仍然执迷不悟,又喜欢往上爬,最终坠地而死。

B.作者借种树郭橐驼传(学案)蝂来讽刺当世一些人也喜欢取物自厚,贪婪不知足,直到被罢官了才翻然醒悟,痛悔不已,影射当时的黑暗现实。

C.这篇文章作者抓住种树郭橐驼传(学案)蝂的特征予以夸张,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造意新奇,讽喻生动,幽默犀利。

D.本文名为“传”,是一篇传记,和《种树郭橐驼传》一样都是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