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研究报告
(2013-04-18 18:21:58)临潼区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12JYX076 |
课题名称 |
小班化教学研究 |
||
负责人 |
王改梅 |
所在单位 |
临潼区新市街办走马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小班化教学 学困生 自主性 兴趣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小班化教学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随着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要求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小班化教学以其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习成绩、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明显效果。 |
||||
结题报告 |
一、 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随着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教师教学要求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小班化教学以其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习成绩、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明显效果。且小班化因学生人数少,其教学便有利于: 1、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进而实现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计划; 2、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升; 4、帮助学生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5、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促进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6、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2、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提高课堂效率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及其他科研人员,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组分段实施。 2、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2月) ▲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选定几个小班进行听课、评课,和相关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并随时记录重要的信息; ▲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和网上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汲取他们的精华,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科研教师做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收集、积累教案、案例、论文; ▲做好中期的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3 年2月——2013年4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认真报告撰写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这段时间的探索、研究,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自觉地学习、作业,而且原来胆小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都来向老师请教问题。而这些都源自教师自身的改变:一是在教学环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在教学环节中穿插了丰富的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教师用爱,用鼓励的语言唤醒了学困生沉睡的心灵。总之,通过种种方法,改变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应地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同时,我们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教师的自身素质也转变了, 比如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都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经验增强了。 虽然我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
1、
2、 |
||||
参考文献 |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作者: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出版:四川大学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