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活动《小刺猬》案例分析
(2019-03-29 18:13:12)(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本活动选材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提高捏、塑能力,发展小手的灵活性。这次活动有别于以前单纯的油画棒作画,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可以看出,幼儿对活动很投入,感兴趣。
(二)活动材料的选择
积极的情感是激发丰富想象和创造力的内在因素。然而,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的,他们对自己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针对幼儿这一特点,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新颖、多样、有趣的物质材料是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兴趣的直观因素。因此,我采用本土自然资源——瓷土,牙签、火柴棒、松针、杉叶、树枝、树叶,以及豆类作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
本次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在教学形式上较新颖,有创新。比如在示范制作小刺猬时,为了防止幼儿分散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加深幼儿对制作方法的印象。教师把刺猬的制作过程编成儿歌,在示范时,边念儿歌边示范,念到“团团团”,我就用把泥团成一团,念到“搓搓搓”,我就把一团泥搓成椭圆形…….念儿歌的语速和我的制作小刺猬的步骤合拍。这让幼儿容易掌握制作过程,又觉得新颖、有趣;我在组织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鼓励、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目标的达成
活动目标的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看出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从富有创意,童真童趣的作品中,让你读懂了孩子的心灵,看到了孩子的希望,表现了孩子在活动中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看到了本土资源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价值。但是,个别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有所欠缺。
(五)总评:
丰富的美术材料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一般幼儿好奇心强,对新奇多样、色彩鲜艳、形态各一的材料很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挖掘、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如:瓷土,牙签、火柴棒、松针、杉叶、树枝、树叶,以及豆类等等,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避免因美术材料的单调、枯燥,缺乏变化而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刺猬的制作过程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制作,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同时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