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自主游戏:筐子变形记( 二)
(2016-05-18 15:15:14)游戏反思:
从单一的菜筐到大小不同的各类筐子游戏,孩子们从工具使用到角色、情境的加入,这其中包含了孩子们无数的创意、智慧、勇气,这中间也看到了老师不断的关注、思考、认同,回顾活动中的一幕幕,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搜集材料,才会丰富游戏。
活动中那个不起眼的筐子,在孩子们的手中就成了游戏的宝贝。一会是“山洞”,一会是“独木桥”,一会又变成“小汽车”和“龙船”。所以活动的后期,老师将幼儿园里没有放体育器材的筐子投入到孩子中去,引发他们更多的游戏情节。生活中类似的材料还会有许多,老师们要注意收集这样低结构的材料和素材,给幼儿自发使用材料的权力,允许幼儿移动游戏中的一些环境材料,相信孩子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2、懂得“放手”,使游戏有收获。
懂得“放手”,老师不需要为游戏进行准备,因为真正的游戏也无法准备。游戏开始时,小雨小朋友在准备拿筐子的游戏时,曾差点遭到保管这些筐子的门卫爷爷的阻止,是老师选择了“放手”,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游戏氛围,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幼儿不在有所顾虑,大胆放手去尝试,才让游戏开展下去。又在“放手”观察中,让孩子们在没有目的的游戏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孩子们在推小车的游戏中,发现中班和小班孩子间的体重差别,知道轻的推起来更轻松,在尝试中发现了通过共同合作一拉一拽的的方法,拖起比较重的乘客,解决了游戏中的矛盾。同伴之间搭床游戏中,幼儿将高低、大小不同的筐子组合在一起时发现了,如果想舒服躺在上面必须要一样大小的筐子,于是孩子们便开始通过协商、交换的方法,换到了许多个一样大小的筐子,变成“筐子床”。孩子们在游戏中呈现最自然的状态,找到最简单的快乐。
3、支持游戏,得以交往进步。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喜欢模仿他人、相互影响,游戏之初小雨大胆的使用了筐子,到孩子们模仿那个放下报纸球的孩子,有了服从同伴经验的意识,懂得互相学习,并在游戏中得以交往。玩汽车游戏的那天,一群小班的孩子们正在玩皮球,哥哥姐姐们的举动吸引着他们,一场混龄班的游戏无意间开展起来。哥哥姐姐邀请弟弟妹妹来乘坐他们的“筐子汽车”,大孩子懂得关心小孩子,小心翼翼不让他们从筐中掉下来,小孩子们也从大孩子身上学习到了一些游戏的经验。孩子们在自己的“小社会”中自由、自主的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感受与不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幼儿从来就是游戏的高手,普通的材料、宽松的环境、自主的行为这些都是孩子们游戏的条件,相信在这些条件下,孩子们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到自信的源泉、获得深层的快乐,一定会在自主游戏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