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柯桥永丰桥

(2012-05-10 19:29: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江南水乡的桥

                                          柯桥永丰桥

如果说,柯桥的那座融光桥扛鼎了贯通运河两岸交通的重要使命,那么,柯桥就起着连接东、西官塘上岸的作用,永丰桥起着连接东、西官塘下岸的作用。这三座桥多少年来任劳任怨尽职尽力,为便利柯桥老百姓的行走,方便外埠船只往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里只散乱地说一说有关永丰桥的事。

永丰桥,一名日晖桥,屹立在柯桥老街段的运河与柯水汇合处,与南侧古老的柯桥相对,与东侧著名的融光桥相近。这里称之的“三桥四水”,不仅是柯桥古镇的交通中心枢纽,更是柯桥人文景观的杰出代表作。周边纵横的河湖、轻盈的乌篷、简朴的民宅、连片的雨廊、幽深的弄堂、林立的街市,这些散发着历史文化味的古建筑,构成了一幅“完整版”的江南水乡胜景图。

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的永丰桥,系东西向单孔马蹄形石拱桥。桥面长2.10米,宽2.80。桥东置石台阶11级,桥西置石台阶19。桥两旁置石栏板一副,间有望柱,栏高0.50米,宽0.18。桥高3.90米,拱高3,桥跨径4.50。桥上有方头长系石2根,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栏板上阳刻“永丰桥”三个楷体字。西北侧的桥墩石块上“清同治二年清和月吉立”等字样依稀可辨。

从上述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永丰桥在绍兴的桥梁中并不算高大,也并不算豪华。她的建筑,虽然比起隔河相对的那座柯桥要考究一些,但是她的高度,却比柯桥差不了多少。柯桥,是一座看上去既土气又低矮的单孔石拱桥,以至于许多的外地人都误将旁边的融光桥看作为柯桥。但柯桥毕竟有她的历史和传说,毕竟柯桥这地名起源于这座很不起眼的小石桥,这是不容置疑的。

永丰桥的卖相,纵然没有融光桥的博大雄伟,然而永丰桥自有她的特色。因为一般的桥梁,其两端的石台阶大都是相对称的,而惟独永丰桥破了戒,其东侧的石台阶比西侧的少了八级,代之而起的是石台阶下面设了一个石平台。这个平台为南北向、呈八字形、一边折向沿河的街路一边折向民宅后门的小路。这平台,旧时被有的柯桥人称为日晖桥。因为平台与永丰桥的石台阶联成一体,其一侧有民宅的檐廊遮挡着,不为人所注意,所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因桥名问题而引出争议的官司。

显然,这平台的设置无非是一种桥型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桥梁。而从这个桥形中可以看出,其东侧的民宅和街路,比永丰桥的历史更为久远。因为是民宅和街路建造在先,所以桥受到了地方的限制,于是聪明的造桥者就因地制宜地在桥东侧的石台阶下,建造了一个平台以解行人落桥之难。

说永丰桥一名日晖桥,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从桥名上来理解,“永丰”一词是带祝愿之意,“日晖”一词可作现象解释,两者意思不同,而取名者一定是有所含义或指代的。从而让人想到这日晖桥一定是永丰桥的前身,因为旁边的融光桥是宋代建筑物,柯桥的建造年代虽然无从查实,但是想来一定更为古老。而永丰桥,其东官塘下岸和西官塘下岸的市肆民宅早已存在,她建于清同治二年似乎也太年轻一点,所以永丰桥应该有她的前身,而这前身会不会就是她的别名日晖桥呢?倒是“日晖”与“融光”的意思有些相近,不知道两者之间是否有着某种缘由或联系?不得而知。还有一种情况是,柯桥应该先有运河以北的人居,而后才有运河以南的发展。因为一种可能是1800余年以前的柯亭已经存在,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曾在那里发明了笛子;建于“赤乌二年”的城隍庙,距今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老柯桥人传说,柯桥后街的李家台门,其李姓人是从运河以北的东官塘下岸迁移过来的。这都说明那时的柯桥在运河以北一带已经有了相当的人文环境,而运河以南可能还没有启动开发,或者还是一片涂滩。所以当早晨的太阳一升起时,座落于运河以北的日晖桥便熠熠然生了辉。

而对于永丰桥所处之地的非凡的自然景色,那是必须点到的。

紧连永丰桥西端、呈直线状的是百米过街雨廊。站在桥的石台阶上往西望去,那朱柱黑瓦下的雨廊一边临运河一边倚民宅。雨廊下放着一些旧式桌椅条凳,凳子上坐着穿旧式衣裤的老柯桥人,他们或独自观景,或低声交谈,或对坐下棋,或聚众品茗……这些居住在“廊屋”中的人物,与身旁的小桥流水台门庙宇等景物是那样的浑然一体,让人感觉有一种浓重的人气和生气在氤氲。这景物这人物,把柯桥的老街打造得有板有眼古色古香。行人行走其间,一如走进了历史的深巷。

紧连永丰桥东端是悠然的街市和连片的民宅。那街市一头向北延伸,一头朝东沿着运河向古柯亭挺进。那街屋一律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就说下市头的那条直街,于今仍开着如旧时一般的花店、茶店、肉店、水果店、杂货店、剃头店、书画店之类的传统店肆,且面积不变、门面不变。除了实用价值,它们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展示和演绎。那粉墙黛瓦的木结构楼房大都挑着翻轩,有的还有骑楼;挑梁朱柱下的斑驳的石踏道,一直斜斜地下伸到清澈的小河里。

永丰桥的北端依然是南北走向的柯水,不远处是一条窄窄宽宽的直塘江,蜿蜒流经二华里处的管墅村。旧时,柯桥下这角(即朝北方向)的管墅、安昌、华舍、周家桥、张溇、待驾桥等地到柯桥出市赶集的埠船,都打此河经过,然后停泊在永丰桥西北角一个名叫方家汇里面的大溇里。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乡和镇,都有着与柯桥一般的浓郁的水乡味和文化味,柯桥的名气,就是被这众多的水乡“明星”烘托起来的。

而永丰桥的南端便是柯桥最繁华的所在地。那里的建筑连片成群,其功能大都是前店后场式的兼经营与居住于一身的;那里的店肆多得出奇,据抗战前夕的1936年统计,各种店肆达672家;那里的人气旺得出众,民国二十一年(1932),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柯桥镇,常住人口就有1470户。因了店肆之多、交易之盛,柯桥的人气已经可见一斑。据史书记载,柯桥的市场“市开弘治七年”,自明朝以来的500余年间一直长盛不衰,所以名满江南。

“柯桥僧阁凌空起”,“桥头人家桥边寺”,……话说回来,陆游诗句中的描绘地,想来就在永丰桥所在的“三桥四水”之处。

 

                           本文来自《鉴湖论坛》   网友


 
                                                     永丰桥
               http://s13/middle/a46ef665gbfad1333b5ac&690

http://s1/middle/a46ef665gbfad13eacca0&690

http://s8/middle/a46ef665gbfad14d2acd7&690

http://s11/middle/a46ef665gbfad15ba531a&690
                                           融光桥

   http://s7/middle/a46ef665gbfad3519c686&690

                                          

   http://s9/middle/a46ef665g7991531d89e8&690
                                       柯桥

    http://s6/middle/a46ef665gbfad4c849bf5&690

http://s4/middle/a46ef665gbfad5454e22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鉴湖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