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劝学》《师说》情境式默写

(2019-09-09 19:33:39)
标签:

教育

《劝学》情景默写题

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            ”的君子,就要“ 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3      ___________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6、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7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9.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_____________”。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0.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情景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韩愈)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9、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__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致。

下列各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C198412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D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情。

2 A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B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功效的药粥系列产品。

3A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B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1.       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12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4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5、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6、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7、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9. 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2、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1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