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扬相衡,则天下平(2)

(2023-06-09 13:18:14)

荆扬相衡,则天下平2

影响东晋历史的大事之八

纵观

这一时期是荆州桓氏扬州谢氏的蜜月期,不但顺利推行土断发展经济,改善了东晋财政状况,还取得了淝水大捷和北伐的胜利。谢安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总结出“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道理。因此,在桓冲逝世后,谢安不同意乘机并吞桓氏势力,妥善处理了桓冲逝世造成权力真空而引起的纷争。

“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背后实质是,要维护皇室与望族共天下的局面,就必须保持北府军(扬)与荆州军(荆)两大军事集团的平衡,朝庭中枢必须牢牢掌控北府军,才能有效制约荆州军,从而保持东晋内部的“天下平”。

但并不是所有东晋执政者都明白这个至理的。傻子晋安帝继位,执政的司马道子居然把北府军从扬州划出,归青、兖二州刺史王恭统率,一面又听信亲信王国宝的计谋,准备削藩,引起荆州刺史殷仲堪和王恭的不满,在桓玄的挑动下起兵清君侧。王恭派出的先锋,正是东晋一流雄师北府军。可怜朝庭中枢哪能抵挡荆州、北府两路精兵,只得马上杀王国宝以谢天下,请求王恭等退兵。

不久,司马道子等又策划罢免豫州刺史庾楷庾楷和殷仲堪、王恭、桓玄结成联盟,再度起兵清君侧。这次朝庭学乖了,先行策反北府军主帅刘牢之。没了北府军,王恭很快战败被杀,荆州军也慑于北府军威名,退回荆州去了。刘牢之则从一名中级将官,升任掌管七州军务的封疆大吏。

几年后,桓玄羽毛丰满,欲与朝庭决战,但忌讳北府军实力,就派说客劝刘牢之脱离朝庭。刘牢之政治糊涂,顾忌自己功高震主,战胜桓玄反而对自己不利,想坐山观虎斗再做决断,就答应桓玄保持中立。朝廷失去北府军支持,很快失守建康,桓玄执政后,马上翻脸不认人,逼死刘牢之,并掘墓斩尸为王恭报仇。

但北府军火种犹在,等到桓玄以楚代晋,刘裕京口举义,北府旧部立即响应,区区几千人杀败十万荆州兵,消灭桓楚,恢复东晋。从此荆扬合一,都在刘裕掌控之下,天下又逐渐太平了。

在没有北府军之前,荆州军独大,朝庭直属部队不是其对手,所以荆州刺史常可以“清君侧”名义反对朝庭。自从谢安任扬州刺史,在京口练成强大的北府军,才使荆州刺史有所顾忌,不敢轻易违抗朝庭。由此可见,谢安的“荆扬相衡,则天下平”,实质上是把北府军看作“扬”,荆州军看作“荆”当这两大军事力量相衡或者“扬”强于“荆”时,东晋则“平”,一旦“扬”倒戈于“荆”,就天下大乱了。而这两大军事力量相衡,实质上是皇权和各大名门望族共天下之平衡,这正是王导、谢安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