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华夏历史的北府雄兵(3)
(2023-06-09 05:45:29)改写华夏历史的北府雄兵(3)
影响东晋历史的大事之七
纵观
这以后,东晋最富庶的三吴地区遭受五斗米道教主孙恩之乱,会稽郡二度被攻占,二任郡守被杀,其中谢琰乃谢玄堂弟,淝水大捷名将。叛军一度攻到建康附近。这时东晋其他军队都成了摆设,唯有刘牢之的北府军成了孙恩的克星,三度把孙恩赶入海岛,最后迫其投海自尽。在剿灭孙恩的战斗中,一颗新兴巨星在北府军中冉冉升起,他就是后来以宋代晋的刘裕。刘裕武艺堪比刘牢之,谋略远胜后者,经常以少胜多击败孙恩叛军,以至叛军望见他的旗号就逃走。
公元402年,荆州刺史桓玄屡次违背朝廷命令,朝庭命令刘牢之率北府军为先锋讨伐桓玄。桓玄派刘牢之的舅舅为说客,向刘牢之陈说厉弊关系。刘牢之本来不过是个中级将官,此时虽已升任为八个州的地方大员和军事长官,但仍缺乏政治头脑。他觉得即使打败桓玄,东晋也已无法再给他升官进爵了,反而可能功高震主而受害,不如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就派儿子去见桓玄表达“中立”之意。
没了北府军,朝庭如同失去了臂膀,桓玄很快攻入建康,杀死执政的司马道子等,掌控了朝廷大权,这就造成了刘牢之成为桓玄下属的事实。桓玄当然很忌惮刘牢之。就调任刘牢之为会籍内史,让刘牢之脱离北府军。刘牢之这才懊悔莫及,意图起兵对抗桓玄。他先和刘裕商议,刘裕认为桓玄目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时机不成熟,就和何谦一起辞职隐居到京口去了。
刘牢之又召集其他将领商议起兵抗桓,大多数将领也认为,已经一反王恭,二反司马道子,如今又要三反桓玄,会成为天下笑柄。刘牢之十分沮丧,又误信儿子被杀,顿时万念俱灰自杀身亡了。桓玄此时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大错,居然掘开刘牢之墓将其斩尸,这就与整个北府军为敌了。
桓玄以楚代晋前,刘裕对桓玄虚与委蛇,还为桓玄打败了孙恩余部卢循的叛军。公元492年,桓玄称帝,刘裕认为时机成熟,打起匡扶晋庭、为老帅报仇二面大旗。在京口率北府军余部起兵讨伐桓玄。此刻的北府军如下山猛虎,几次以少胜多,打败楚军,不但追杀桓玄,还几乎灭尽桓氏族人。
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西征蜀川汉中、东灭南燕、北扫后秦、攻克洛阳长安、平定岭南卢循,可谓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北府军续写了辉煌战史,更为刘裕树威建望,使以宋代晋水到渠成,青史认可。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东晋北府军就是一件锐利凶器,好在它大多数时间为圣人而用,用于外御夷敌,内衡政局,是华夏史上少有的一支能抗衡北方强虏的雄师,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