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兴衰(3)
(2023-06-04 05:13:22)
玄
影响东晋历史的大事之六
纵观
2 主张声无哀乐论。即认为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两种不同的事物。音乐所发出的只是客观的音调,它不含有哀乐的感情,哀乐则出于人的内心,完全是主观的。
3 提倡明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人性的善恶和才能,是由赋受的气质决定,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才性两者截然不同。故“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4 引入了养生之道。当时的玄学家喜好养生之道,嵇康著有《养生论》,向秀在《难嵇叔夜养生论》中,向秀进一步阐述嵇康的养生思想,肯定了“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是“自然之理“、“天地之情“,主张“开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认为必须“节之以礼“,“求之以事,不苟非义“,由此推及人的社会心理和欲望,如名利富贵等,必须合于“自然“而与“名教“相容,才能有利心身。
5 探索了平等的本质。在一般人看来,老虎与兔子,君王与奴才之间无平可言。但玄学家向秀在对《庄子·逍遥游》的注解中,对关于大鹏与小鸟的描述,有了超越前人的感悟。在这两个反差巨大的意象中,他发现了本质的平等:逍遥是生命存在的最佳境界,而逍遥又是本性的满足,如果满足了自身的本性,那么逍遥本身是没有任何差异的。从这个角度看,只要惬意自己的本性,那么不仅小人物与大人物,即使圣人与凡人,其逍遥也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平等的关键,在于各任其性,各当其份。只需性分自足、得其所待,凡夫与圣人可以“同于大通“。
竹林时期,由于玄学家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再加上他们崇尚自然惬意,反对礼教束缚,生活方面放浪形骸,好酒好醉,所以在青年知识分子心中很有人格魅力。他们的服式衣冠成为竞相模仿的时尚,参与清谈研究玄学也就渐渐形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