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与北伐(2)
(2023-05-23 05:48:19)
偏
影响东晋历史的大事之三
纵观
客观地说,祖逖北伐输在天时。当时司马睿还未能完全掌控江南,兵力财力均不足以支撑北伐,能拿出一千士兵的粮饷和三千匹布,已属不易。祖逖收复河南南部后,不在渡过黄河继续北伐,而采取与后赵开市互利和平相处的策略,也是因为兵力财力不足之故。堂堂朝廷的正规军,是不能打到哪里抢劫到哪里的,只能设立地方政府依法征粮征税,然后调拨给军队。在这点上,优势在胡虏或草寇那一方。
然而,祖逖北伐的民族英雄气概是照耀华夏千古的,他的军事才能和一些战例,也是足以称道的。
东晋的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339年石勒逝世之后。当时东晋的国舅爷庾亮在苏峻之乱中表现差劲,无颜在庙堂继续执政,先后担任徐州、江州、荆州等地刺史。北伐收复中原,是东晋永恒的春秋大义政治正确,谁也难以正面反对。能取得北伐胜利,是丰功伟绩,能立威朝野,那么过去的苏峻之耻就算不了啥了。所以庾亮把后赵皇帝石勒去世当作天赐良机,决心由他自己主导北伐。
庾亮任命辅国将军毛宝为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率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邾城孤悬长江之北,易攻难守,无论东晋或后赵占领了它,都可以当桥头堡继续进攻对方,所以历来东晋和后赵采取同样策略,即紧盯邾城不让对方占领,自己也不去占领,因为此地占领容易守住难。当时有人向庾亮指出这一点,认为还是维持原有来策略为好,但庾亮根本听不进去。
然后他又分兵三路,进入沔中、子午道和四川,自己则率十万大军驻扎石城,为诸路大军后援。造成这样的既成事实后,他正式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晋成帝让群臣商议此事,太尉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太常蔡谟则认为继承石勒的石虎能征惯战,庾亮根本不是他对手。这事就被否决了。
但石虎得知东晋占领邾城,当然要拔除这颗眼中钉,就派大军进攻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导致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江自尽,东晋的第二次北伐也就寿终正寝了。
东晋的第二次北伐,失败于地方军事长官与朝廷中枢意见相左。但朝廷中枢两位主官理由也很充足:苏峻之乱重挫东晋财政,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确实不足以支撑北伐;而庾亮在苏峻之乱中的军事才能也够臭的,根本不是石虎的对手。邾城的失陷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庾亮死后,他的二弟庾翼接替了他在江州荆州的兵权。不久,庾亮的大弟庾冰入朝执政,颍川庾氏达到权力顶峰。庾翼就以北伐西征为己任,派使者与前燕慕容皝相约,向西与凉州牧张骏相约,择日讨伐后赵和成汉。
公元343年七月,后赵汝南太守向庾翼投降。同月初八月,晋康帝让朝臣讨论北伐诸事。庾翼上表推荐桓宣为北伐都督,前出丹水;任命桓温为前锋小督,率军入临淮。同时出动自己辖下六州军队、奴仆及车牛驴马为中军。不待朝廷正式任命,就出动各郡,自己移镇安陆。晋康帝派使者制止他,但庾翼仍违诏向北行进,到达夏口后,又上表请求镇守襄阳。庾翼当时只有军队四万人,晋康帝不得已之下,只得授权他都督征讨诸军事,并命令他的哥哥庾冰镇守武昌,率重兵作为庾翼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