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场凯旋权场投缳的刘牢之(3)

(2023-04-22 07:04:32)

沙场凯旋权场投缳的刘牢之(3

纵观

刘牢之本就有功高震主之忧,而且当时桓玄未露篡晋行迹,打的还是清君侧旗号,觉得桓玄胜利后取代司马道子父子执政,似乎对自己更有利些;又看到当时谯王司马尚之已被桓玄打败,朝廷方军心沮丧,败相毕露;于是刘牢之接受何穆劝说,拟派儿子刘敬宣与桓玄联络。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与部将刘裕、诸葛长民等极力劝阻,说此举名不正,桓玄决非诚信之辈,但刘牢之一概不听。刘裕等人就离他而去京口闲居了。

北府军倒戈作壁上观,桓玄军长驱直入建业,司马道子父子下台,桓玄执掌朝廷大权后,刘牢之等来的诏命是调任会籍五郡,交出北府军。刘牢之这才意识到,桓玄上台他一样会“狡兔死,猎狗烹”,长叹道:"才刚刚开始而已,便削夺我兵权,不久后大祸将降头了。“刘牢之之犹豫不决,移兵驻扎班渎,打算向北投靠他的女婿广陵相高雅之,占据长江以北对抗桓玄,就召集将领们商议决策。

但此时他的最重要骨干亲信刘裕、何无忌、诸葛长民已离他而去,其他将领大多数是苏南浙北籍人,不愿到北方去。有不少人觉得前两次反对王恭与司马道子,还差强人意名正言顺,这次反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桓玄,名不正言不顺会成了叛军。刘袭甚至说他“一个人一生当中三次反叛,怎能够立足于天地之间呢!"说罢,起身扬长而去,其他将领也纷纷离去,刘牢之顿有亲叛众离之感。在此之前,他的独生子刘敬宣回京口迁徙家眷,逾期未还,刘牢之以为他已被杀害,于是万念俱灰,了无生趣,尽染吊死在小树林里。刘牢之的部下为他操办丧事,并将其归葬丹徒。但桓玄居然下令开棺斩首,将刘牢之尸体暴露在街市上示众。公元405,刘裕击败称帝的桓玄,恢复东晋王朝,替刘牢之申辩,才恢复了刘牢之的职位和封爵。

刘牢之出身将门,武艺超群,有战役级别的指挥能力,曾随谢玄为组建、训练北府军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君川之战、洛涧之战中创造以少胜多奇迹,打出了北府军的威名,灭了前秦军的士气,为赢得淝水大捷创造了必要条件。随后,在北伐中又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在此前期,称他为民族英雄毫不为过。后来在讨平孙恩之乱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维护了东晋政权和东南百姓的安定,也可圈可点。但他只是一员勇将和出色的战役指挥员,缺乏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在重大政治动荡中犹豫寡断,屡出败招,最后以悲剧终场,令人扼腕叹息。至于有史家把他比作三姓家奴吕布,那是极不公道的。

清乾隆年间史学家赵翼认为,东晋“其他立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于寒人。如……刘牢之……皆御武戡乱,为国家所倚赖。“刘牢之确是这样一个”寒人“或寒族,他一生戎马,为当权者驱驰,目光短浅。他既然不能综观通达时局,也就无法自如运用能决定时局的北府兵。与另外一位”寒人“或寒族相比,他的部下刘裕就高明不止里许了。

文末言犹未尽,连七绝四首咏叹刘将军:

 

狰狞虎目猬髯竖, 紫面红庞不怒威。

骏马金刀挟雷电, 名标北府冠军徽。

 

君川初震雄狮吼, 洛涧腾蛟更愤飞。

淝水气虹降寇焰, 复疆北伐史留辉。

 

三吴柱石平风浪, 翻卷大旗静海氛。

二百里程昼夜兼, 扶倾危晋建奇勋。

 

将军百战沙场凯, 却死投环挂树凋。

北府原能成大业, 寄奴擅舞启南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