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诸葛亮的军事天才陶侃(1)
(2023-04-05 05:48:23)纵观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 )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侃先祖并不显赫。他年幼孤贫,年轻时只当过寻阳的鱼梁小吏,说明他出身寒门。
一个冰雪之日,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陶侃仓促间无以待客,母亲只能剪下自己的长发卖掉,换来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很好的招待。
范逵辞行,陶侃相送百里。范逵问他是否想到郡中去任职,陶侃回答说:"想去,苦于无人引荐。"范逵就在庐江太守张夔面前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任陶侃为督邮,兼枞阳县令。陶侃在任上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又迁任庐江主簿。
陶侃不愿意奉迎上司。州部的监察官员来考查政绩,得不到他的好处,就想找岔处罚他。陶侃严格约束部下,并对这官员说:"若我有错,自当按宪令处治。但若您不按礼法办事,我也会依理胜数。"这个官员只好悻悻离去。
太守张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几百里外接医生。当时大雪纷飞,其他僚属都感到是个苦差事不愿去,陶侃说:"郡守夫人,就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主动要求前往。大家都佩服他的礼义。
张夔后来举荐陶侃为孝廉,陶侃就到洛阳去拜见名相张华。张华起先认为他来自偏远,没有多少学识,不大搭理他。但陶侃每次去,都不亢不卑神色安然,张华感到他很不平凡,与他交谈之下,大为他的见识、抱负感到惊异,就任命他为郎中。
陶侃曾和同事杨晫一同乘车去拜见江南名士顾荣。杨晫那时已经成名,有人问杨晫:"你怎么和小人同乘一辆车呢?"杨晫说:" 陶侃可不是普通的人。《易经》上说:'坚固贞正,足以干事。'陶士行就是这样的人。"
八王之乱祸起,西晋末年,秦、雍一带的人民因天灾和战乱,大量流徙到梁、益地区就食。江南局势也开始动荡不安,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
公元303年,义阳少数民族首领张昌在江夏聚众造反,旬月之间就拥兵三万,攻下江夏郡。朝廷任命刘弘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率军前去讨伐。
如果说陶侃是千里马,刘弘就是发现陶侃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之前陶侃并未从事过军事,但经过交谈咨询,刘弘很欣赏陶侃的征讨谋划,就马上任命陶侃为自己的参谋长大都护,后来又任命他为先锋开赴襄阳。张昌攻打襄阳失败,就沿汉水进入长江,占领了荆、江、扬大部分地区。陶侃等将领屡次与张昌交战,前后斩杀数万人,张昌逃入大山,其部下全部投降,荆州得以平定。
事后,刘弘感叹的对陶侃说:"我过去担任羊公(羊祜)的参军,羊公说我日后一定能到他的地位,今天看到你,一定能够继承老夫我。"
公元305年,扬州刺史陈敏见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就起兵占据扬州,派遣弟弟陈恢沿江向西进攻武昌,意图割据江南。刘弘命陶侃为江夏太守、率军抵御陈恢。陶侃齐备仪仗,将母亲接到官舍,乡亲们都大感荣耀。
有人在刘弘面前挑拨说:"陶侃与陈敏是同乡,他如今任大郡太守,统领强兵,倘有异心,荆州就失去东大门了。"刘弘回答说:"陶侃忠直能干,他哪会这样做。"陶侃听说后,派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那里为质,以取得刘弘对他的信任,刘弘任他们为参军,给予赏赐后将他们送回江夏。说:"你们的父叔要征战出行,祖母年事已高,你们应该回去照顾。村野匹夫互相交往,尚且不负心,何况大丈夫呢!"再加陶侃为督护,让他和诸军并力抗击陈恢。
陶侃为此更加尽力。他战舰不多,计划用运输船替代战舰,有人说不能这样,陶侃说:"用官船来打官贼,有什么不行的?"陶侃多次击败陈恢及陈敏的部将钱端,歼灭了陈敏的主力。陶侃治军严肃整齐,凡有缴获,全部分赏士卒,自己身无私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