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谯国桓氏简叙(3)

(2023-03-10 06:20:01)

谯国桓氏简叙(3

纵观

战后,朝廷为分化叛军,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贬黜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殷仲堪大为恼怒,催促桓玄等继续进军。桓玄得到好处,不想出兵。但由于羽毛未丰,还需要殷仲堪相助;殷仲堪则想依仗桓玄夺回荆州,他们就在寻阳重新结盟,推桓玄为盟主,联名上书朝廷,为王恭伸冤,要求处死刘牢之等。司马道子被迫让步,宣布恢复殷仲堪的荆州刺史。这次起兵,桓玄取得江州,得到最大的实惠。不久,荆州遇特大洪水,殷仲堪实力大损。桓玄乘机袭击,,殷仲堪战败被杀。桓玄一举夺得荆、雍二州。

于是朝廷忍无可忍,以手握晋军精锐北府兵的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出兵讨伐桓玄,但刘牢之政治上糊涂,被桓玄派去的说客打动,唯恐消灭桓玄后功高震主,不能被朝廷所容,就打算坐山观虎斗,让桓玄和朝廷相争,自己再见机行事,因此保持中立。桓玄遂顺利东下,进入建康,杀死当政的司马元显,并解除刘牢之的兵权。桓玄让傻子晋安帝任命自己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完全掌控了国政,随即又接连诛杀司马道子父子和北府军将领,以铲除其政敌。

 

凭借门第显贵以及父亲余荫,桓玄纵横捭阖,文武并用,一步步消灭了殷仲堪、杨佺期、刘牢之、司马道子父子,终于掌握了东晋朝廷的最高权力。但随之他的浮燥骄嗜本性也很快暴露,使他达到顶点后迅速败灭。

他的第一大失策,是篡晋自立。本来,白痴晋安帝很好摆布,他出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可以稳操朝政有所作为。但他不,非要上火架去烤。他逼迫晋安帝禅位于他,史称桓楚。这样,他就破坏了各大名门望族与晋室共天下的平衡,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桓玄第二个失策之处,在于为政无道。按说改朝换代之初,总要争取百姓人心,各有所得。但桓玄没有这样的举措。反而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致使百姓愁苦,纷纷思念旧朝。

桓玄第三个重大失误,在于对北府军的处置。北府军是东晋最精锐的部队,其政治倾向往往足以决定谁胜谁负。刘牢之是北府军元老,他本人并无政治野心,谁能让他继续领军他就倒向谁,对桓温并不构成致命威胁。到镇压孙恩之乱时,他已老矣,打仗主要靠刘裕(寄奴),刘裕已成为北府军的第二把手。但桓温不知出于什么想法,竟然把刘牢之逼死了,又让刘裕辞职闲居不加严防,使在野的刘裕有联络北府军旧部的机会。桓玄篡晋后,刘裕高举复晋和为刘老帅报仇两面大旗,名正言顺地得到北府军余部支持。桓玄在建康本无根基和实力,放眼望去其他名门世家似乎都成仇家,百姓也靠不住,只得往西逃串,逃到老巢荆州还站不住脚,再往四川逃,结果在船上被四川军阀杀死。

桓玄死后,桓氏余党渐次被刘裕消灭。桓氏亲族中,只有桓冲之孙桓胤被特赦,流放到新安软禁。但也为晋廷所杀。桓氏一家,逃散各处,显赫一时的谯国龙亢桓氏就这样败落了。

谯国桓氏的另一主支铚县桓氏,在东晋出过一位奇才桓伊,他能指挥千军万马杀敌卫国,是淝水大捷的悍将之一,他又被称作一代“笛圣”,能弹筝唱歌的音乐家,名曲《梅花三弄》就是根据他的笛曲改编而成。这样名副其实的音乐家将军,华夏史上独一无二。现在会演唱作曲的将军不少,可惜都只能登台表演不能上战场,假将军也。桓伊担任江州刺史时,勤政爱民,很得人心。有此仁心,谯国铚县桓氏并未随桓玄一起败灭,而时有才俊出世,在南北朝到隋唐都有后人活跃于政治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