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gadxf01
zgadxf0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811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谯国桓氏简叙(1)

(2023-03-10 06:17:26)

谯国桓氏简叙(1

纵观

谯国桓氏,主支分为龙亢桓氏铚县桓氏另有旁支出自相县(今淮北市西北)。龙亢桓氏、铚县桓氏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两个桓姓士族,自东汉唐朝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

龙亢桓氏、铚县桓氏,春秋战国时都是,是齐桓公的后裔,以齐桓公谥号命氏。西汉中期,龙亢桓氏桓荣的六世祖迁入沛郡(晋时为谯国)。西汉末年,桓荣在洛阳跟随朱普学习《欧阳尚书》,后被汉光武帝任命为议郎、太子少傅、太常。汉明帝继位后,拜桓荣为五更、关内侯。桓荣之后,其子孙承袭家业,累世传袭《尚书》,成为经学世家。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代曾为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五代皇帝的老师。从这段历史来说,龙亢桓氏说得上名门望族。

但在东晋初期,龙亢桓氏并不显赫。桓温的父亲桓是东晋宣城太守,一直心忠晋朝。因平定王敦之乱而上升为与郗鉴、温峤、庾亮等名望相近的名臣,受到晋明帝信任。但在苏峻之乱中,兵弱民寡的桓彝誓言"义在致死",终于力屈城陷被杀。他死后,大儿子桓温才十五岁,家道贫困,以致母亲生病要吃羊肉无钱购买,要把弟弟桓冲当人质向别家借羊,可见根本算不上名门望族

不但算不上名门望族,还是一个隐瞒身份的“刑族”。原来,桓温的六世祖桓范,是曹魏大将军曹爽的智囊。曹魏嘉平元年(249)司马懿处置曹爽一党,手段极其残忍。《晋书》卷一《宣帝纪》曰:"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出阁者,皆杀之。"桓范即属被满门抄斩的支党,亦称“刑家”。侥幸逃出的子孙当然力图隐瞒自己的桓氏家世。嘉平惨案对司马懿来说有犯上政变之恶嫌,司马氏子孙也很避忌此案,魏晋史籍也不敢尽其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洞悉桓范案情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桓彝才能以满门抄斩“刑门”余孽出仕晋廷。而后来桓玄篡位,追封祖上,也只到桓彝为止,不再上溯先人,也与“刑门”难言之隐有关。

桓温少年时是小无赖。桓家不富裕,他却喜欢赌博,有一次输惨了,债主逼得紧,桓温走投无路,只好去求赌神的表兄袁耽。袁耽正在服丧,却一口答应,对桓温说,你只管在一边帮着喊就行了,包你赢。他急匆匆地换掉丧服,出去后才发现丧帽还戴在头上,就把丧帽藏在怀里。债主见来了个毛头帮手,不以为然,说:"你总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袁眈吧!"

当下摆开赌局。袁耽边赌边大呼小叫,旁若无人,加上桓温在旁大喊咋呼,债主心慌意乱,很快就输了上百万,袁耽见赢够了,从怀里取出丧帽扔向债主,得意地说:"你真是有眼不识袁耽。"

桓彝战死改变了桓温。父亲勤王牺牲提高了声名,但家道又中落了。桓氏家世晦隐,南渡又晚,在看重门第的东晋不免受到压抑,得不到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的认同。桓温曾因母亲生病要以羊为药引,无奈把幼弟桓冲典押给卖主换羊,此事刺激桓温迅速成熟分发起来。

桓温知道杀害父亲有泾县县令江播参与,就"枕戈泣血,志在复仇"。三年过后,江播病死,他的三个儿子怕桓温来闹丧,在灵堂吊孝时也暗藏利刃,以备不测。桓温身穿素服,佯称吊客混进灵堂,突然之间于衣中抽出刀来,把把江氏三兄弟尽数杀死。这种为父报仇的刚烈勇猛行位,为桓温赢得了至孝坚毅的声名。

作为东晋四大士族之一,谯国龙亢桓氏兴于桓温,守成于桓冲,达到顶峰而迅速败亡于桓玄,不过二代三传而已,可谓其兴也勃,其灭也速。而桓温替父报仇,名声鹊起,是谯国龙亢桓氏兴盛的契机。

桓温与晋明帝的小舅子庾翼是好朋友。桓温替父报仇后,庾翼就向明帝极力推荐桓温,说他“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蓄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晋明帝选女婿,就把桓温当作首选。二十出头的桓温,很快成为明帝爱女南康公主驸马,得袭父爵。才气、名气、运气,在桓温身上可谓汇聚齐全了。一入龙门,节节高升,很快就"除琅琊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