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gadxf01
zgadxf0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49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1月10日

(2023-01-10 15:11:03)

五十一登基只当了八个月皇帝的晋简文帝(2

--东晋列帝系列之九

纵观

高处不胜寒,司马昱虽处帝位,常惧废黜。他见到荧惑入侵的星象,因晋废帝被废时也有同样星象,因此十分不安,问郗超桓温会否再行废立之事。郗超以全家百余口担保不会政变。他才稍稍安心。后来郗超请假回去看望病重的父亲郗愔时,司马昱对他说:"告诉尊父,宗族国家之事,竟到了这种地步,是因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卫的缘故,惭愧慨叹之深,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接着便咏庾阐之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边诵边潸然泪下,打湿了衣襟。司马昱也因而忧愤得病。

公元3729月,司马昱病重,立司马曜为太子。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撕毁遗诏,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独断独行!"司马昱于是修改遗诏,要点是请大司马桓温辅政,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同日,司马昱在东堂驾崩,享年五十三岁,谥号简文皇帝。

司马昱文赋书法俱佳,著有文集五卷。《淳化阁帖》收录其书法作品《庆赐帖》六行。

史家对建文帝褒贬皆有。本人以为司马光和王夫之的评论颇为恰当。司马光认为他“虽能留心典籍,神识恬畅,然无济世大略,谢安以为惠帝之流,但清淡差胜耳。”王夫之则认为,桓温要求北伐是正确主张,司马昱却因为有偏见而不予支持,是错误的。而不善于识人任事,重用清谈玄学流派去抵制桓温,造成将相不和北伐失败,更说明司马昱能力平庸低下。这是一针见血的恰评。

但司马昱既好玄学清谈,为人仁厚,留世的趣谈逸事也就不少。

有段时间,他坐的床上从不让人擦去灰尘,看见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就开心。有个部下见老鼠白天出行来,就把老鼠打死了,司马昱为此很不高兴。有提议处罚这个参军,他批示说:"老鼠被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为了一只老鼠去损伤人,恐怕不行吧?"这个故事叫“人鼠并重”。

一次宰相司马昱与大司马桓温一同上朝,多次互相谦让,要对方走在前面。桓温最后虽然在前,却一面走一面客气地说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我手里拿着殳,为王做先驱)"司马昱回答说:"这就是所谓的'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无论大小臣子,都跟着公出游)'"这个故事叫“从公于迈”。

司马昱曾进入华林园畅游,回去感慨地说:"令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在很远,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会产生濠水、濮水上那样悠然自得的想法,觉得鸟兽禽鱼自己会来亲近人。"这段轶事被称作“不必在远”。

司马昱任丞相时办事仔细,一件政务,往往要跨年度才能批复下来。桓温认为太慢了,经常加以劝说催促。司马昱却说:"一天有成千上万件事,哪里快得了!"这就是“一日万机”的出处。

司马昱曾与桓温、司马晞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仪仗队受惊混乱,司马晞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司马昱却面不改色,满不在乎。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朝廷里竟然还有这样镇静自如的贤相。"这是成语“镇静自如”的出处。

名士谢安曾在东山隐居不肯做官,却养着歌女。司马昱听说后讲道:"安石(谢安的字)一定会出山,他既会与人同乐,也就不得不与人同忧。"后人以“安石必出”说明司马昱见微知著,通识人性。

有一次司马昱郊游,看见田里的水稻子却不认识,问是什么草,侍从回答说是稻子,也就是吃的稻米。他回去后因羞愧而三天没出门,说:"哪里有依靠它的末梢活命,而不识其根本的呢!"这是成语“不识其本”的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