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那些人和事(五十二)鲜卑拓跋氏(上)

西晋那些人和事(五十二)鲜卑拓跋氏(上)
纵观


鲜卑拓跋部的文字历史记载,是从西汉后期的拓跋毛开始的。史载拓跋毛"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拓跋氏族中的大大小小部落而已。
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向南方迁徙,相传第二次南迁时迷路了,"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幸亏有形似马声类牛的神兽,为他们引路,几年后才来到原来匈奴的领土。这个神兽有点像马鹿,不单是拓跋氏早期的吉祥物,甚至是整个鲜卑族的瑞兽。
曹魏甘露三年(258年),拓跋氏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移居徙居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召集拓跋氏确立了自己的大酋长地位。他长寿多福,活到104岁,主政拓跋氏58年,在拓跋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拓跋力微和邻国交往,笃厚信实、诚意待人,不耍小聪明谋取一时的利益。他的外交重点,是与当时的中原曹魏政权建立长期友善关系。
他曾派儿子拓跋沙漠汗到曹魏为质,观摩学习汉族政治文化风俗习惯。他在世时,拓跋氏和曹魏互开边氏,商贸生意很具规模,拓跋部落也较早开始从事农耕,实行汉化。在鲜卑各大部落中,拓跋氏无疑是汉化最早最成功的,这为拓跋氏后来统一中国实行汉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拓跋力微逝世后,拓跋部一度分为中、东、西三部。后来,拓跋力微的孙子拓跋猗卢统一了中西两部,于公元310年,得到西晋承认,授于大单于、代国公封号。
西晋后期,拓跋猗卢效忠西晋王室,支持西晋对抗汉赵政权,屡次立下功勋。公元315年,被封为代王,置百官,奠定了代国的雏形。
公元315年,拓跋猗卢逝世。这以后22年里,代国内乱纷呈,居然出现了九个代王。直到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才在后赵武力支持下击败其他政敌,坐稳了代王位置。
拓跋什翼犍曾经作为人质,在后赵国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即代王位后,仿汉制设置百官,制定法律,推动代国从部落联盟制转变为封建国家形式。三年后,他定都云中盛乐城,开始大力发展农业,国力开始强盛起来,期间也打了不少胜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