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那些人和事(三十九)羯族(1)
(2022-08-16 06:15:27)纵观
从某种意义上说,羯族只是南匈奴的一个分支或部落,是晋代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的羌渠部,入塞后分散居住在山西上党、武乡等地。
七十年代以来,学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 (羌渠)游牧人。两汉时期,康居羁属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逐渐内徙于上党武乡一带。因为他们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这个论证较为可信。
入塞后的羯族保留着部落组织,部有大、小酋帅。羯族原来是匈奴贵族的职业军事奴隶,入塞后不打仗吃军粮了,要自食其力了,他们却不善于从事游牧和农业,也不会做买卖,所以生活贫困,不少羯人被其他胡人贩卖给汉族地主当佣工。因为穷困,所以不珍爱自己生命,打仗勇敢;既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足惜,又岂会顾及他人生命?所以往往残暴嗜杀。
羯族在东汉时期已开始随匈奴内迁。汉晋时期,羯族虽还保持有一定的游牧经济,但农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原来信仰"胡天"(祆教),后来多信佛教。
就这样一个经济贫穷落后、文化荒漠甚至愚昧、人数不多的匈奴别部,按说只能默默自生自灭自我淘汰了。想不到老天爷竟然开了个太大的玩笑,让羯族大大火了一把。
这样的部落要咸鱼翻身,必须满足二大条件。一是天下大乱,权利必须重新大分配;二是这个部族必须诞生不世出的大英雄大豪杰。当时原来的华夏共主西晋司马皇朝出现八王之乱,中枢政权几经内斗内耗接近虚弱,原来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北方各少数民族趁机叛乱。第一个条件成熟了。
第二个条件也很快成熟了。
公元274年某日,一个姓匐名勒的男孩于上党郡武乡县某地呱呱落地了。
他家虽然算氐族小头目,但和其他羯族家庭一样,非常贫困。因而他没上过一天学,也不识几箩筐汉字。他简直是个政治军事天才,他的知识谋略,大多是在听说书故事时取得的。当他听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把六国的后代立为王侯,汉高祖马上刻印,将要授予爵位,就大惊道:"这种做法会失去天下,怎能最终得到天下呢!"当听到留侯张良劝阻汉高祖时,便说:"幸亏有这个人呀!"他的见解,居然和正统史学家的学说暗合,说明他极具这方面的天分。
他少小怀大志。十四岁时跟随乡亲去洛阳贩不,看到了洛阳的繁华与富贵人家的奢华,胸中顿生不平之气,在洛阳东门仰天长啸,当时西晋大官王衍听见后说,这个胡人小孩将来会危害天下。
石勒长大后健壮而有胆量,雄武而又爱好骑射,同时也努力耕作,希望改善生活。他常会听到刀枪、铃铛的声音,他问母亲,母亲说:"这是劳累了耳鸣,不是什么不吉祥的征兆。"
北泽都尉刘监把石勒当奴隶卖掉,石勒逃避外乡,但正碰上并州刺史司马腾抓胡人到山东出卖,石勒被卖给茌平人师欢做奴隶。石勒在田里耕作时,又似乎听到鼓角声音,他将此事告诉其他奴隶,并说:"我小时候也总是听到这种声音。"奴隶们回家后告诉师欢,师欢感到石勒相貌奇特,就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石勒善于相马,和师欢家管马的管家的汲桑交了朋友。汲桑是汉人,能力扛百钧,相传呼啸声可传百里,也很有胆识,与石勒成为莫逆之交。
及至刘渊自称汉王,北方军阀混战,汲桑率领石勒等数百骑投奔了军阀公师藩。汲桑让石勒以石为姓,以勒为名。公师藩战败被杀,汲桑自称大将军,汲桑任命石勒为伏夜牙将,率领骑兵劫掠囚犯,招募亡命之徒,这些人后来成为石勒的骨干部队,屡建战功。汲桑进军攻邺城,任命石勒为前锋都督,迅速攻入邺城,斩杀了司马腾。
但不久,汲桑、石勒被司马越击败,汲桑战死,石勒率领残兵败将去投奔刘渊。
当时乌丸人伏利度有兵二千,驻守在乐平壁垒,刘渊屡次招募而不能使他归顺。石勒假装在刘元海手下犯有罪过,言苦肉计投奔伏利度。伏利度非常高兴,与石勒结为兄弟,并派石勒率诸胡人四出劫掠,所向无敌,于是,乌丸兵都畏服石勒。
石勒知道众心已归,便发动兵变抓住伏利度,对乌丸兵说:"现在起大事,我与伏利度谁适合作主帅?" 乌丸兵都推举石勒。于是石勒释放伏利度,率领伏利度部下一起归顺刘渊。刘渊大喜,加封石勒都督山东征讨军事。
从此石勒成为刘渊三大主力之一,在东部攻略了很多地盘,军队达到十余万,这时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需要文人辅佐,就将治下的名人贤士集中在一起,称为君子营以张宾作为谋主,刁膺、张敬作为得力助手,为他出谋划策。
永嘉四年(310年),汉帝刘渊薨,刘聪称帝,加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
趁刘聪、王弥二大主力艰苦围攻洛阳之机,石勒在江淮地区扩充地盘军队。他接连拿下荆州襄阳,占领安徽苏北等长江以北地域,军力超过刘聪和王弥。
晋朝意识到石勒的威胁,主政的司马越亲自率领洛阳兵马二十余万讨伐石勒,但司马越病死于军中,另推太尉王衍为主帅,率兵东下,被石勒击败,是役晋军精锐尽失,尸积如山。太尉王衍以及司马范、司马济、司马喜、司马禧、司马超五位亲王被俘,被石勒夜间推墙压死。
接着,石勒在洧仓截战逃离洛阳的晋太子司马毗,晋军再次大溃败,石勒活捉司马毗以及诸王公卿士,并加以斩杀。然后石勒与刘曜、王弥会师进攻洛阳。但他不去抢功,勒兵作壁上观。洛阳攻下后,石勒归功于王弥、刘曜,自己回师许昌。
西晋灭亡后,汉国内部三分,即刘曜、王弥和石勒。其中石勒兵力稍强;刘曜是皇弟,政治上占天时;王弥和刘曜一直并肩作战,关系很好。如果刘王联盟,则石勒会很被动。石勒看得很准:要想不灭亡并有所作为,非要破了刘王联盟,先吃掉王弥实力不可。于是他二面讨好,一边向刘氏表忠,一边向王弥示弱,以待时机。
机会来了。王弥与另一军阀瑞开仗,向石勒求援,石勒出兵斩杀了刘瑞。王弥大喜,以为石勒是真心推举帮助他,不再怀疑石勒。石勒假称请王弥在自己军营宴会,宴饮至酣,石勒突然亲自斩杀王弥,然后吞并了王弥的兵马。他上报汉皇刘聪,说王弥谋叛。刘曜暗暗叫苦,只得请刘聪加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并、幽二州诸军事,暂且稳住石勒。
此后,石勒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荡平了王浚、刘琨两大军阀集团,占领了并州幽州青州全境。
公元318年,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后不久便被靳准所杀,石勒亲率五万兵讨伐靳准。十月刘曜北上讨伐靳准,并于赤壁即位为帝,改国名为汉赵,任命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为赵公。
随后在攻讨靳准的战役中,刘曜与石勒发生矛盾,刘曜自知理亏,做了一些让步,让石勒占领平阳后迁城内浑天仪、乐器到石勒驻地襄国。并于公元319年二月,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并进爵赵王。但不久又反悔了。石勒于是大怒道:我事奉刘氏,算的尽心尽意了。他们的基业都是我打下来的,今日竟想来谋算我。赵公赵王,我自己也能给自己,哪用得着他们恩赐
当年十一月,石勒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于襄国即赵王位。史家为和刘渊建立的汉赵相区分,称汉赵为前赵,石勒的赵国为后赵。
公元328年,石勒与刘曜终于在蒲阪决战,刘曜先胜后败,被石勒生擒。留守长安的太子刘熙知道刘曜被擒后大惊,于是弃长安而西奔,各军镇都弃守逃跑或投降石勒。当年八月,石勒派义子石虎肃清前赵残余势力,前赵王公大臣都被石虎所捕。随后石勒杀死刘曜,前赵灭亡。公元330年,石勒先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并于当年九月正式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