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暑山庄赏莲记(三)

(2021-06-02 06:34:24)

避暑山庄赏莲记(三)

纵观

再往前走,就到了烟雨楼前九曲桥。《还珠格格》放映后,烟雨楼名声鹊起,成为山庄第一招牌景点。此时已过十点,艳阳高照,从北京出发的十几辆旅游大巴正好赶到烟雨楼,刹时烟雨楼前人满为患。

烟雨楼在澄湖一个小岛上,与如意洲只十米之隔,即那座小曲桥。曲桥下的水道总长不过百米,烟雨楼的莲花就集中于此。好在水道西端逐渐开阔,能望见那座三孔平桥,这一路也莲花盛开,艳丽壮观。

但此时已不能赏荷,只能人面荷花一起赏了。乾隆御题烟雨楼那块白石碑前,排起了长龙。轮到照相的,摆裙弄扇,浓抹浅笑,摆出种种曼妙姿势,恨不能多拍几张。排在后面的,则大声催促:朋友帮帮忙快点哦,我们大巴马上要开了。

此时承德老头老妪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服饰道具容貌姿势相机手机均不如外来年轻游客,再说人家时间紧迫嘛,就别夹在队伍里瞎掺乎了。他们也能自得其乐,在一边评判正在照相的年轻人。这姑娘浓眉大眼真像小燕子。””不对,我看更像林心如。“那小伙帅气得像尔康。”“姑娘您右手再舒展点,笑得再甜些。”姑娘这顶帽子真美,哪儿买的?"

摄影高手们则不屑和人抢那块碑石,会挑选柳荫下几朵人脸大的荷花作背景,让心上人儿坐在湖边石上,拍下人面芙蓉的双影照,引得别人啧啧称奇,纷纷模仿。一时间,几处荷花人面两婵娟,双花脉脉娇相向,美不胜收。

从烟雨楼折回,过三孔桥和水流云在亭,就到了知鱼矶。名副其实,这里鱼荷皆佳。御景碑前荷塘一角,疏荷楚楚,浮影清丽,二尺长各色游鱼在云影花影里来回穿梭,构成绝妙画面。余等正排队照相,却听得有人在惊叫:“看,快看那边!”

顺其所指西望,只见点点花晕已聚成一片绯云,那绯云又在向西延伸,汇成一条绯龙,游走于青山绿原之间,美到了极点。

那是双湖夹镜和长虹饮练之间一条小河。这里枕靠山区东麓,有近百条小溪从山上流下,形成内湖和另一个小湖泊,两湖间夹一个半岛。因历史原因那个小湖不见了,变成现在这条小河。相传双湖夹镜和长虹饮练是山庄内莲花品种最多,花开最繁密的所在。也是现在赏荷的最佳位置。

余虚活七十有三,平时自诩不算孤陋寡闻,见过莲花不下数十处,但还是被眼前河里莲花震住了。大片荷花难免红瘦绿肥,高高绿叶像大大圆伞遮盖住含羞荷花,使人须寻寻觅觅才能看到花苞花蕾或怒放花朵。然这里荷花决不如此羞涩窝囊,她们都昂起头挺起胸,把绿叶欺压在底下,毫无顾忌地向游客展示芳容;她们又如此众多,每平方米可以容下四五朵大花五六个花蕾花苞外加几个莲蓬;如此密集一条莲龙,令人乍见如醉如痴,直觉“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

然而这莲龙尾巴竟是银白的。小河尽头又放大为一个大池,里面遍栽白莲。时值正午,那白莲毫不犹豫将日光反射回去,显得那么耀眼那么热烈,为池边游客挣来丝丝凉意。游客也报以善举,从凉亭里,柳荫下搭起三脚架,架上长枪短炮,捕捉白莲种种素雅和清丽。

累了,饿了,就到远近泉声凉亭里小坐,吃自带干粮,兼倚栏欣赏小池疏荷游鱼。半亩方塘,清浅溪流便是伊活水之源;青苇汀兰环抱,上有翠柳遮阳,塘里气温比周围又低了几度,只十来片似老不老荷叶,三五朵半盛不盛菡萏,七八个欲放还羞苞蕾,与适才那绯云般莲花群仙相较,似乎寒碜极了。但疏荷自有优势,那便是荷影。从柳荫缝隙投下几缕强光,在池面上留下活泼泼水墨图:大大小小淡黑深灰之圆圈椭圆圈便是荷叶影;几株墨茎挑着几朵黝黑线条勾勒出的花形,细辩才能看清瓣体略白瓣尖暗红;含羞花苞之水中倩影更带脱俗仙气。微风吹来,这些荷影便一起摇摆舞蹈,与水中穿梭锦鳞相映益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