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和事物叫东西而不叫南北?

东西,原本是一个指方向的词,但在汉语中出了指方位以外,还是一个泛指的词,各种各样的具体或者抽象的人、物、事都可以称之为东西,同时还具有褒贬双重属性,比如说“你这个混账东西东西”和“你真不是个东西”。东西能泛指诸多人和事物,为什么南北就不可以呢?
中国古代的术数用金、木、水、火、土,推算相互生克的道理和运势,这“五行”又和东西南北这“五方”相配,测出古今变革,人生命理、万事冲撞及依附的关系。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幽默的回答:“去街门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他笑着回敬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思付,“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突然他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当然这个只是古人的迷信之说,可做参考。不过,"买东西"一词,自古就有。在东汉时朝,洛阳和长安是两座商业繁华的城市,洛阳被称为“东京”,长安被称为“西京”民间有人到东京、西京购货,及称“买东”“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于是买“东西”一词就流传开来了!
东西除了指事物和方向以外,也可以指从东到西,比如《博物志》中描述阿房宫“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还可以指近旁或旁边,比如薛涛《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此外还可以指七八十岁,比如《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甚至还可以表达一种爱或憎的感情,比如说一个人“不是个好东西”或“小东西真可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