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城记•武汉•培心堂——乐善好施的百年善堂

(2012-11-04 18:16:57)
标签:

洪益

花楼街

宋体

义塾

老屋

文化

分类: 寻城记·武汉
http://s2/mw690/a46540e3h7af74490f441&690

位于花楼街的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是所有着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老校,百余年来数度更名,之前为市三十六中学,再之前为洪益巷小学,民国时称“培心学校”,而在清末则叫“培心义塾”。如今老校新舍,旧时的痕迹多已不存,仅在学校大门内立有一条镌有“培心学校”的花岗岩石碑。培心义塾,一间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的慈善学堂,它的创办者则是当年汉口颇具名望的慈善救助机构——培心堂。而如今这间百年前的老善堂至今尚存,就位于花楼街旁的洪益老巷之中。

经当地住户指引,我们很快找到了位于洪益巷28号的培心善堂。这是间三进的砖木结构老宅,数十户人家的笤帚墩布、面盆煤炉、废旧家具将这处老宅塞得是满满当当,再加上住户们自建的小厨房,布满墙壁房梁天井的光纤电线晾衣杆,老善堂真可算是做到了物尽其用。当然,这些市井之物并不能完全掩盖住老屋曾经的荣华,头门二门、前厅后堂、天井厢房走马楼,旧时老屋的格局基本上还算保持完整。那些藏于角落中的木柱石础、梁枋花板也尽其所能地展示着老屋曾经的华美

在老屋天井中,我们碰见了谌焕仙老人,一位打小就生活在这里的老街坊。据谌婆婆回忆说,这间培心善堂是当地一些有钱人集资修建的,其中大部分善款据说出自一位曾在英国洋行当过买办的宁波商人。善堂的先生都很和善,也很勤俭,成天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这一带住户间口碑极佳,颇受大家尊重,就连邻里间的纠纷也让善堂先生们帮忙进行调解。善堂过去分为前厅后堂,前厅开的是药铺,厅前随时都坐满了看病拿药的贫苦百姓。后堂则是善堂先生们办理公事、处理内务的地方。在培心堂的山墙上,如今还保留着两方石碑,其中一方藏在墙边的棚布下,碑高近两米,四周以雕刻精美的盘龙祥云装饰,上镌四字 “功昭三界”,碑文以小楷书写,尤为工整,内容估计是过去府衙为褒奖善堂所做义举而颁布的告示;另一方是“周公义产”碑,嵌在谌婆婆的小厨房里,由于厨房潮湿气太重,再加之常年的烟熏火燎,这方石碑已是发霉变黑,所录文字更是漶漫难辨。

培心堂也是以江上救助、打捞收殓浮尸为主的慈善机构,同时也赈灾济贫,帮助那些无衣无食的贫民。清光绪八年(1882年),培心善堂在花楼街兴办了一间培心义塾,专门收纳那些因贫困失学的孩童,教其习文识字。入民国后,义塾改为学堂,更名为“培心学校”,当年上海儿童剧团辗转内迁时,还曾作为剧团的临时驻地。

在历史上汉口善堂数量高居三镇之首,善堂旧址无处不在,花楼街苗家码头也保留有一处善堂旧址,墙角上还嵌有“敦仁善堂墙界”的地界碑。培心善堂隔壁的老屋保存得不错。

 

http://s2/mw690/a46540e3h7af744ca9541&690

http://s6/mw690/a46540e3hcda8b00cfe55&690

http://s2/mw690/a46540e3hcda8b01a2a4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